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的创作与演奏
发布时间:2022-02-09 03:24
桑桐先生曾荣获金钟奖的“终身荣誉勋章”,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其1953年创作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曾荣获第六届国际青年联欢节创作铜奖。该作品是以诗情画意的笔墨充分展现出我国勤恳朴诚的内蒙古人民真挚的深情和多彩多样的生活景象。这组作品中的七首钢琴小曲的主题旋律都是来源于蒙古族民歌的音乐材料,以优美的旋律线条勾勒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情绪,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探讨。本文以《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作为研究主体,对该组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技巧解析和演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视、听以及自身的实践演奏,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演奏建议,使演奏上技能技巧的运用能更准确地表达音乐情感。本文章的研究共划分为四个章节。首先是文章的绪论,该部分对本课题的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以及学术界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第二章中介绍了该曲目的作曲家生平以及创作背景;第三章中通过曲式、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对该组曲进行了分析;第四章,重点对这七首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着力从触键、速度、力度、节奏等钢琴演奏技巧的角度对每一首曲子的演奏重点与难点分别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2 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2.1 桑桐简介
2.2 《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的创作背景
3 创作技法解析
3.1 曲式结构
3.1.1 单二部曲式
3.1.2 复三部曲式
3.2 和声的发展手法
3.3 旋律的发展手法
3.4 节奏的灵活运用
4 演奏技法解析
4.1 《悼歌》
4.2 《友情》
4.3 《思乡》
4.4 《草原情歌》
4.5 《孩子们的舞蹈》
4.6 《哀思》
4.7 《舞曲》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风格与功能和声的巧妙结合——桑桐《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之六《哀思》和声分析[J]. 周国强,朱志华. 前沿. 2012(02)
[2]从两首钢琴曲看50年代的中国钢琴小品[J]. 黄勃. 音乐天地. 2004(05)
[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从桑桐的《内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看中国钢琴改编曲[J]. 任辽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2(03)
[4]民歌与无调性和声结合的最早探索──析桑桐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J]. 陈铭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5(02)
硕士论文
[1]建国初期民族调式和声探索的成果[D]. 李南.武汉音乐学院 2010
[2]桑桐钢琴音乐研究[D]. 李海燕.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3]浅析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D]. 白明辉.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6283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2 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2.1 桑桐简介
2.2 《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的创作背景
3 创作技法解析
3.1 曲式结构
3.1.1 单二部曲式
3.1.2 复三部曲式
3.2 和声的发展手法
3.3 旋律的发展手法
3.4 节奏的灵活运用
4 演奏技法解析
4.1 《悼歌》
4.2 《友情》
4.3 《思乡》
4.4 《草原情歌》
4.5 《孩子们的舞蹈》
4.6 《哀思》
4.7 《舞曲》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风格与功能和声的巧妙结合——桑桐《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之六《哀思》和声分析[J]. 周国强,朱志华. 前沿. 2012(02)
[2]从两首钢琴曲看50年代的中国钢琴小品[J]. 黄勃. 音乐天地. 2004(05)
[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从桑桐的《内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看中国钢琴改编曲[J]. 任辽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2(03)
[4]民歌与无调性和声结合的最早探索──析桑桐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J]. 陈铭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5(02)
硕士论文
[1]建国初期民族调式和声探索的成果[D]. 李南.武汉音乐学院 2010
[2]桑桐钢琴音乐研究[D]. 李海燕.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3]浅析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D]. 白明辉.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6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61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