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集《战地新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20:13
本文关键词:歌曲集《战地新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讲话》 文革文艺 《战地新歌》 编辑出版 文化传播
【摘要】:这套根据毛泽东诗词《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战地黄花分外香”而题名为《战地新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创作歌曲选集》,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而编,由国务院文化组向全国征集新创作的革命歌曲,并从中选编出版。该歌集收入了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国各地新创作的以及重新填词、改词的五百多首歌曲,从1972年始至1976年止,该歌曲集以一年出版一册的形式共出版有五集。作为特殊时期的典型出版物,歌曲集的每一次出版都被烙印上鲜明的政治与时代印迹,反映着当时的文艺生活与音乐现状。歌曲集的出版,在全国范围内生成广泛影响,举国上下形成学唱歌曲集歌曲的新热潮,《战地新歌》的出版已然催生了“文革”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它所体现出的特定时期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反映“文革”时期音乐转型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底蕴。回顾20世纪的中国音乐,“文革音乐”曾经是学术界隐而晦之的论题。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理论界“重写音乐史”的倡议下,对于“文革音乐”的研究被摆在了争议的前列。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典型音乐形式,“样板戏音乐”无疑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界的热门选题,这个带有特定时代特色和意识内涵的音乐体裁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的文艺建设丰碑。近些年在“红色经典”回潮与市场怀旧消费的裹挟下,众多经典唱段与经典歌曲的盛行,为新世纪“文革音乐”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也正因如此,这本在当时几乎是人手一册、影响甚广的音乐出版物不应该被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作为时代与政治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它应当和“样板戏”一样为我们所认识。本文将以毛泽东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切入,在认知文革文艺思想的前提下,分析文革文艺创作形式,究其时代因素与政治影响的前提下,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歌曲创作为研究背景,剖析《战地新歌》出版的时代背景与艺术特色,试图在对歌曲集文本内容进行探析的过程中透视在特殊历史语境中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与编辑特色。
【关键词】:《讲话》 文革文艺 《战地新歌》 编辑出版 文化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10
-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概述10-13
- 1. 文革史11
- 2. 文革音乐11-12
- 3. 《战地新歌》歌曲集研究12-13
- 4. 当代音乐(1978-2010)13
- 三、本文运用的理论与研究方法13-15
- 第二章 《战地新歌》的编辑与出版15-27
- 一、出版背景15-21
- 1. 七十年代初期的政治风云15-17
- 2. 风雨激荡中的“文革音乐”17-21
- 二、《战地新歌》编辑主旨21-27
- 1. 影响文革音乐的文艺思想21-23
- 2. “文革”文艺的创作范式23-27
- 第三章 《战地新歌》文本分析27-51
- 一、歌曲创作的艺术形式27-39
- 1. 创作主体27-30
- 2. 题材内容30-34
- 3. 体裁类别34-39
- 二、歌曲主题意蕴的体现39-47
- 1. 革命话语铺陈39-41
- 2. 英雄形象塑造41-43
- 3. 渲染革命激情43-47
- 三、《战地新歌》的出版影响47-51
- 1. 难忘“战歌”:1976 年之后的音乐创作48-49
- 2. 再唱“经典”:改革开放之后的歌曲传播49-51
- 结语51-54
- 参考文献54-59
- 后记59-6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淑媛;“文革”时期歌曲宣传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8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7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