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音乐家吴梦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0:15

  本文关键词:音乐家吴梦非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吴梦非 美育实践 教育思想 歌曲创作 教材编写


【摘要】:直面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现状,检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领域的问题,我将目光聚焦在吴梦非这一历史人物身上,并作为我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吴梦非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评论家。作为音乐教育家,他办学校,编教材,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艺术师资;作为作曲家,他编创歌曲百余首,为新音乐文化界注入了清新的活力:作为音乐理论家,他为教立言,为学著说,为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而呐喊;作为音乐评论家,他敢于直言,畅谈对艺术的新见地。同时,他还在美术、诗词、编辑、美学等方面成就突出。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中国音乐史学界却没有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这也是我选择本论题的缘由。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生平足迹与艺术贡献,对吴梦非的生命轨迹及艺术贡献进行阐述;第二章艺术实践与思想积淀,主要介绍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中华美育会及《美育》的创办,并对吴梦非教育思想的来源与表现进行分析;第三章创作语境与理性话语,对吴梦非的歌曲作品及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探讨;第四章教材构建与经典向度,对吴梦非编著的教材进行分析,归纳特色,并作简单评价;第五章历史回声与鉴往知来,论述其教育实践对后世的影响及具有的可借鉴的意义。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本文进一步揭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内容待需丰富、史料挖掘不深入、人物评价不客观,并由此联系到“重写音乐史”的话题,提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教材“重写”的建议:即,树立合理的“重写”观念;“重写”过程中注意原有史料的挖掘与新史料的补充:构建批判性的历史以及增加对区域史、专题史的研究。
【关键词】:吴梦非 美育实践 教育思想 歌曲创作 教材编写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绪论9-14
  • (一) 问题缘起9
  • (二) 研究综述9-13
  • 1. 研究现状10-12
  • 2. 存在不足12-13
  • (三) 研究方法13
  • (四) 创新之点13-14
  • 一、生平足迹与艺术贡献14-27
  • (一) 生平足迹14-22
  • 1. 生命轨迹14-16
  • 2. 师友交往16-22
  • (二) 艺术贡献22-27
  • 1. 继承师志潜心教育22
  • 2. 学以致用创作歌曲22-23
  • 3. 为教立言为学著说23-24
  • 4. 诗词歌赋乐画皆能24-27
  • 二、艺术实践与思想积淀27-40
  • (一) 艺术实践27-34
  • 1. 办学校为育人27-30
  • 2. 创社团编杂志30-34
  • (二) 思想积淀34-40
  • 1. 思想坐标34-36
  • 2. 理念显现36-40
  • 三、创作语境与理性话语40-57
  • (一) 创作语境40-49
  • 1. 创作特点40-47
  • 2. 创作理念47-49
  • (二) 理性话语49-57
  • 1. 聚焦音乐教育50-53
  • 2. 美育理论研究53-55
  • 3. 西方音乐评介55-56
  • 4. 艺术评论探究56-57
  • 四、教材构建与经典向度57-73
  • (一) 教材构建57-70
  • 1. 理论的表达57-62
  • 2. 技艺的传递62-66
  • 3. 普遍的张力66-70
  • (二) 经典向度70-73
  • 1. 认知的坐标70-71
  • 2. 品评的尺度71-73
  • 五、历史回声与鉴往知来73-83
  • (一) 历史回声73-79
  • 1. 为师为范73-77
  • 2. 身正学高77-79
  • (二) 鉴往知来79-83
  • 1. 精神的丰碑80
  • 2. 存在的关照80-83
  • 结语: 吴梦非的终结与重写音乐史话题83-87
  • 参考文献87-91
  • 附录一、生平年表91-100
  • 附录二、作品目录100-112
  • 致谢112-11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3-1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井碧媛;;李叔同乐歌创作音乐思想管窥[J];音乐天地;2011年06期

2 王行;;弘一法师鞠躬[J];思维与智慧;2011年06期

3 ;没有远去——探寻历史记忆中的弘一大师[J];浙江档案;2011年06期

4 丰子恺;;我的老师李叔同[J];基础教育;2006年09期

5 刘丹;;辛亥百年纪叔同[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6 刘建东;;李叔同音乐批评思想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聂虹影;;渗透灵魂的歌声[J];中国边防警察;2011年08期

8 孙继南;;一份残存的珍贵音乐教育史料——刘质平“文革日记”解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2期

9 ;历史散叶[J];文史参考;2011年09期

10 刘子超;刘漪文;;画坛巨子陈衡恪[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鲍国华;;入世的才情与出世的有情——李叔同(弘一大师)新论[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柳霞;;丰子恺的出版情怀[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3 涂敏华;;弘一法师的诗词道路[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4 刘恒岳;;从天津的实践说艺术史史料及其研究[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5 杨成秀;;沈心工与白话文——兼论我国近代白话体歌曲创作的初始阶段[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夏菁;;春柳派与近代上海[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旷源;;洛汀的心迹——《洛汀文粹》读后[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8 毛,

本文编号:655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55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