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侗族民歌的文化生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3:00

  本文关键词:侗族民歌的文化生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侗族民歌 文化生态 影响 调适


【摘要】:本论文以文化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具体研究文化生态对侗族民歌生成及发展的影响以及侗族民歌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调适。论文共分六个部分,共计六万余字: 导论部分对侗族民歌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及简要介绍文化生态理论的内容。学术界关于侗族民歌的研究可分为分类学、音乐学和文艺学,成果形式分为论文及论著。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和生态学组合成的一门学科,,内容包含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三个层面。对原有的研究成果而言,本文在方法上是一种拓展。 第一章探讨侗族民歌的地理环境及影响。地理环境可以归纳为“高山——盆地型”,对侗族民歌的影响体现于起源、创作、传播三个方面。 第二章探讨侗族民歌的经济基础及影响。经济基础可以归纳为“稻耕——林业型”,对侗族民歌的影响体现于口头程式方面,通过安土重迁的文化心理得以实现。 第三章探讨侗族民歌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影响。社会生活环境涉及到“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共八个方面,对侗族民歌的影响体现在功能方面。 第四章探讨文化生态变迁及侗族民歌的调适。文化生态变迁表现为地理环境逐渐开放,农耕经济与打工经济并存,公共文化需求逐渐改变。侗族民歌的调适表现为:从民间文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之转变;从文本记录到传承人培养——保护手段之转变;从乡土社会到展演舞台——生存空间之转变。 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侗族丰富多样的歌唱习俗与其所处的文化生态有密切联系,文化生态的三个层面组成生态综合体为这种文化形式提供了形成、发展和传承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层面所产生的作用各不相同。面临文化生态的变迁,侗族民歌产生了积极地调适,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关键词】:侗族民歌 文化生态 影响 调适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导论 侗族民歌研究综述及文化生态理论概述6-18
  • 一、侗族民歌研究综述6-13
  • 二、文化生态理论概述13-16
  • 三、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侗族民歌的意义16-18
  • 第一章 侗族民歌生成的地理环境18-27
  • 一、高山——盆地型生存地理18-22
  • 二、地理环境对侗族民歌的影响22-27
  • 第二章 侗族民歌生成的经济环境27-37
  • 一、稻耕——林业型经济类型27-32
  • 二、经济环境对侗族民歌的影响32-37
  • 第三章 侗族民歌生成的社会生活环境37-48
  • 一、侗族的社会生活37-42
  • 二、社会生活环境对侗族民歌的影响42-48
  • 第四章 文化生态变迁及侗族民歌的调适48-61
  • 一、文化生态变迁48-52
  • 二、侗族民歌的调适52-61
  • 结语61-63
  • 主要参考文献63-64
  • 致谢64-65
  • 个人简历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蓝勇;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J];历史研究;1994年06期



本文编号:683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83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b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