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鹿邑道教音乐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7:18

  本文关键词:鹿邑道教音乐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鹿邑道教音乐 道教科仪 河南韵


【摘要】:鹿邑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的诞生地,老子被道教尊为三清尊神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道教音乐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鹿邑道教音乐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运用史料分析法,介绍了鹿邑道教及其音乐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用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鹿邑明道宫早坛功课和庆贺科仪实录,通过对仪式场合、参与仪式的人员、服装、法器及仪式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展示鹿邑道教音乐在科仪中的具体运用;介绍鹿邑道教音乐的各种分类方法;详细描述鹿邑道教音乐的诵经腔类型及形态特征,介绍了法器及常用板式;运用对比的方法,把河南韵与全真正韵及武当韵做对比,分析河南韵的共性和个性,分析了迎风韵的世俗化特征,并从局外观和局内观来分析道教音乐的艺术形态。 文章以鹿邑道教音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得出如下结论: 1、鹿邑道教音乐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通过对鹿邑太清宫、明道宫的田野调查,得知现在的鹿邑道教音乐属全真派道乐,目前只有声乐曲(即诵经腔),无器乐曲(即牌子曲)。诵经腔为传统的五声调式,仅有打击乐器(即法器)伴奏,诵经腔大致分为说文、念咒腔、讽经腔、诵诰腔、吟诵腔、韵腔六种类型。 3、河南韵与全真正韵的传承上有很近的渊源关系,同属十方韵体系。迎风韵是很有特色的地方韵。 4、研究道教音乐要处理好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关系,尽量做到文化上的相互谅解,减少调查研究的障碍。
【关键词】:鹿邑道教音乐 道教科仪 河南韵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研究综述10-12
  • 三、研究方法12-13
  • 第一章 鹿邑道教音乐的历史13-19
  • 第一节 东汉、南北朝时期13-14
  • 第二节 唐、宋、金、元时期14-16
  • 第三节 明、清时期16-17
  • 第四节 现状17-19
  • 第二章 鹿邑道教科仪实录19-29
  • 第一节 早坛功课实录19-23
  • 一、人员19-20
  • 二、实录20-23
  • 第二节 庆贺科仪实录23-29
  • 一、人员23
  • 二、实录23-29
  • 第三章 鹿邑道教音乐的分类29-39
  • 第一节 派别分类29-32
  • 一、正一派道乐和全真派道乐29-30
  • 二、全真十方韵和全真地方韵30-32
  • 第二节 科仪分类32-34
  • 一、修持科仪33-34
  • 二、节日科仪34
  • 三、施食科仪34
  • 第三节 形式分类34-39
  • 第四章 诵经腔及法器39-49
  • 第一节 诵经腔的形态特征39-45
  • 一、说文39
  • 二、念咒腔39-40
  • 三、讽经腔40-41
  • 四、诵诰腔41-42
  • 五、吟诵腔42
  • 六、韵腔42-45
  • 第二节 法器及板式45-49
  • 一、法器介绍45-46
  • 二、法器板式46-49
  • 第五章 研究中的几点思考49-57
  • 第一节 河南韵的共性与个性49-52
  • 一、共性50-51
  • 二、个性51-52
  • 第二节 迎风韵的民俗化52-54
  • 第三节 局外观和局内观的道教音乐54-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图61-64
  • 后记64-65
  • 科研成果65-6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蕾;山西省绛县柏林坡道教音乐考察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57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757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