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轻歌剧《蝙蝠》中《笑之歌》的版本解读与演唱释义

发布时间:2017-08-31 05:00

  本文关键词:轻歌剧《蝙蝠》中《笑之歌》的版本解读与演唱释义


  更多相关文章: 轻歌剧 《笑之歌》 阿黛莉 版本解读 演唱释义


【摘要】: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没有歌剧,人们将无法了解该世纪一半的艺术思维……正是透过歌剧,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了那个时代感官美所达到的深度。”歌剧艺术在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代代大师给我们留下了一幕幕精彩的人生故事,一个个贴近生活的男女主人公,数不清的优美动听的唱段和无数难以忘怀的曲调。特别是咏叹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是表达剧中人物情感的最佳方式。轻歌剧《蝙蝠》是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多部轻歌剧中最著名的一部,剧中第二幕女仆阿黛莉的咏叹调《笑之歌》是花腔女高音在音乐会上最喜爱演唱的歌剧咏叹调之一,堪称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自《蝙蝠》诞生一百多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花腔女高音都扮演过这个角色。国外对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部具有独特魅力的轻歌剧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也有很多重要的成果。随着世界艺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歌剧慢慢走入了国门,人们开始慢慢接触和了解歌剧,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是比较欠缺的。从目前检索的资料来看,有关轻歌剧《蝙蝠》的研究文章是很少的,基本都是一些介绍性的、篇幅简短的文章。特别针对《蝙蝠》中著名的咏叹调《笑之歌》专门的版本解读与演唱释译这一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有的也只是简短的评论,没有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对《笑之歌》这部作品本体音乐特征的剖析和几个典型的演唱版本及演唱者的分析研究,寻求出共性与特色之处,在此基础上从笔者自身角度出发对作品的演唱释译方面做更为深入的研究探索。经过全方位、多视角地研究和剖析,我们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希望为声乐教学者和学习者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完美地演绎歌曲内涵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论文从词曲作者与创作背景、《蝙蝠》与《笑之歌》的本体、作品经典演唱的几个版本与启迪、作品演唱诠释与历史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问题提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四个方面内容。第二章介绍作者约翰·施特劳斯、《蝙蝠》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该歌剧表达的基本内容。第三章首先介绍《笑之歌》这个咏叹调在剧中的演唱背景,而后对作品本体包括旋律旋法、调式调性、曲式结构、词曲关系、符号指向、伴奏织体等方面做详细的分析。第四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论述:第一、二部分从国内外经典版本演唱者的背景简介、诠释意义、后来影响和美学追求四个方面做具体分析;第三部分阐述了几个经典版本给予我们的启迪。第五章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演唱做更为全面的阐释,并对作品本身、演唱、版本及未来作出评价。
【关键词】:轻歌剧 《笑之歌》 阿黛莉 版本解读 演唱释义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7.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4
  • 一、问题提出9-10
  • 二、研究对象10-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四、创新之处12-14
  • 第二章 词曲作者与创作背景14-19
  • 一、词曲作者14-16
  • (一) 曲作者14-15
  • (二) 脚本作者15-16
  • 二、创作背景16-19
  • (一) 历史背景16-17
  • (二) 文化背景17-19
  • 第三章 歌剧《蝙蝠》与《笑之歌》的本体分析19-42
  • 一、歌剧《蝙蝠》基本情况19-25
  • 二、《笑之歌》作品简介25-26
  • 三、作品本体分析26-42
  • (一) 曲式结构26-28
  • (二) 调式与调性28
  • (三) 旋律与旋法28-31
  • (四) 词曲与关系31-35
  • 1. 歌词特点32
  • 2. 歌词语言的处理32-33
  • 3. 词曲节奏关系33-34
  • 4. 词曲音调关系34
  • 5. 词曲风格关系34
  • 6. 词曲形象关系34-35
  • 7. 词曲结构关系35
  • (五) 和声特征35-42
  • 1.常规和声进行35-37
  • 2. 半音化和声进行37-39
  • 3. 色彩性和声进行39-41
  • 4. 伴奏织体41-42
  • 第四章 作品演唱的几个经典版本与启迪42-61
  • 一、国外演唱者42-48
  • (一) 丽塔·史塔里希42-45
  • 1. 背景简介42-43
  • 2. 诠释意义43-44
  • 3. 后来影响44
  • 4. 美学追求44-45
  • (二) 爱狄塔·格鲁贝罗娃45-48
  • 1. 背景简介45-46
  • 2. 诠释意义46
  • 3. 后来影响46
  • 4. 美学追求46-48
  • 二、国内演唱者48-55
  • (一) 迪里拜尔48-51
  • 1. 背景简介48-49
  • 2. 诠释意义49-50
  • 3. 后来影响50
  • 4. 美学追求50-51
  • (二) 吴碧霞51-55
  • 1. 背景简介51-53
  • 2. 诠释意义53-54
  • 3. 后来影响54
  • 4. 美学追求54-55
  • 三、几种不同版本给予的启迪55-61
  • (一) 演唱基础56
  • (二) 歌曲诠释56-58
  • (三) 同中求异58-59
  • (四) 吸收借鉴59-61
  • 第五章 作品演唱诠释与历史评价61-72
  • 一、演唱诠释61-68
  • (一) 陈述部分61-63
  • (二) 展开部分63-65
  • (三) 连接部分65
  • (四) 高潮及华彩部分65-68
  • 二、历史评价68-72
  • (一) 关于作品68
  • (二) 关于演唱68-69
  • (三) 关于版本69-70
  • (四) 关于未来70-72
  • 结语72-73
  • 参考文献73-76
  • 附录 《笑之歌》音标注译76-8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1-82
  • 致谢82-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雷;斯特劳斯的《蝙蝠》轻歌剧的艺术魅力[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年08期

2 陈燕;;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的音乐风格探析[J];黄河之声;2008年05期

3 周小燕;;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J];音乐艺术;1992年02期

4 一言;约翰·施特劳斯歌剧《蝙蝠》[J];视听技术;2005年04期

5 王保荣;;轻歌剧《蝙蝠》中“笑之歌”的音乐分析与演唱要求[J];齐鲁艺苑;2010年05期

6 刘书妤;;光彩夺目的小角色——《蝙蝠》中阿黛莉咏叹调的研究[J];人民音乐;2010年12期

7 王纪宴;;轻歌剧《蝙蝠》的喜剧内涵及版本比较[J];艺术评论;2011年11期



本文编号:763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763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c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