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郭兰英的歌唱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17-09-07 20:51

  本文关键词:郭兰英的歌唱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更多相关文章: 郭兰英 歌唱艺术 立足传统


【摘要】:郭兰英是中国二十世纪著名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其唱腔以传统戏曲唱法为基础,继承和发扬了“吐字咬字”、“润腔”等传统戏曲的宝贵经验,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分析和总结郭兰英歌唱艺术的成功经验,既可加深我们对传统声乐的认识,也可指导我们当前的声乐歌唱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以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为代表的现代民族声乐的歌唱家。他们的唱法是以本土传统声乐为基础,借鉴西洋美声唱法发展起来的。这种融合中国传统声乐和西洋声乐为特点的现代声乐唱法不仅得到国内外观众的认可,也使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在世界民族声乐之林有了一席之地。这是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巨大里程碑,显示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强大生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年轻歌手认为老一辈歌唱家的歌唱艺术在五六十年代是很好的,但以现代的眼光看已经过时了,唱法很“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当今民族歌手声音听起来很美,声音更圆润,但是个性化因素不明显,没有老一辈歌唱家的声音有味道。 无论是以郭兰英为代表的传统民族声乐的唱法,还是当今的民族声乐的唱法都是我国民族声乐在唱法上不断发展、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表现。比较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和现代唱法我们发现:郭兰英的民族声乐演唱带有天然的民族风格,具有独特的个性;而现代民族声乐又使声音更明亮、更圆润、更甜美、更易于推广、更受大众的喜爱。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民族声乐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需要我们在民族声乐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和完善。我们将继续探索,既能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之上,体现中国文化和民族色彩,又能借鉴西洋唱法优点,取长补短,从而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使中国民族声乐沿着更健康、更完善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郭兰英 歌唱艺术 立足传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一、绪论9-11
  • 二、郭兰英的艺术生平11-15
  • (一) 时代背景11-12
  • 1.30 年代独唱歌曲的创作11
  • 2.40 年代新歌剧的诞生11
  • 3、解放后新歌剧创作的繁荣11-12
  • (二) 曲折的学艺道路12-13
  • 1、幼年时过人的音乐天赋12
  • 2、太原艰辛的学艺经历12-13
  • 3、走革命文艺的道路13
  • (三) 辉煌的艺术成果13-15
  • 1、戏曲方面的艺术成就13-14
  • 2、歌剧方面的艺术成就14
  • 3、民歌方面的艺术成就14-15
  • 三、郭兰英淳朴的民族民间风格15-19
  • (一) 借鉴传统戏曲中的咬字方法15-16
  • (二) 借鉴传统戏曲的形体表演程式16-17
  • (三) 借鉴传统戏曲中的润腔方法17-19
  • 四、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繁荣19-22
  • (一) 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19-20
  • 1、民族歌曲创作的繁荣19
  • 2、民族声乐唱法的不断进步19-20
  • 3、民族声乐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20
  • (二) 传统歌唱形式与当今民族唱法的比较20-22
  • 1、传统声乐唱法的优点20
  • 2、当今民族声乐唱法的优点20-21
  • 3、两种唱法的缺点比较21-22
  • 五、郭兰英的歌唱艺术对当今民族声乐发展的启示22-25
  • (一) 植根民间广博众长22-23
  • 1、深入民间22
  • 2、兼收并蓄22-23
  • (二) 给当今民族声乐发展的启示23-25
  • 1、深入基层23
  • 2、勇于独创23-25
  • 六、结论25-27
  • (一) 立足中国传统声乐文化根基25
  • (二) 借鉴外来一切有利因素25-26
  • (三) 兼收并蓄26-27
  • 参考文献27-28
  • 后记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铁霖;徐天祥;;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金铁霖教授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学术报告[J];中国音乐;2005年04期

2 都本玲;;传统声乐理论的现实意义与郭兰英的成功经验[J];中国音乐学;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利娟;郭兰英和彭丽媛歌剧表演艺术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2 胡东冶;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娜;郭兰英和彭丽媛所扮演的喜儿的唱法和风格特点之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音;论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原生态唱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洪艳;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畅;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传承[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9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809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6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