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论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

发布时间:2017-09-09 13:07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


  更多相关文章: 声乐艺术 中国近现代 时代风格 嬗变


【摘要】: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即声乐风格的时代性,是指一定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特点反映到一定时代的声乐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上,形成某种共同的风格特征。中国近现代的声乐艺术是受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双重影响发展起来的,具有前所未有的风格特征。把握好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审美理想、审美受众需求,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声乐艺术,音乐家如何在人们新的审美观念引导下进行音乐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力图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为基线,从纵向对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变迁进行梳理,论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审美理想,把握不同阶段审美受众的基本特征,分析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时代风格嬗变的影响因素,以形成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时代风格的综观映像,希望能对今后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性建议。文章主题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引言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基本概况、中国近现代音乐艺术嬗变的时代背景及当前声乐艺术风格方面的研究现状。正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基本内涵及历史传统。主要论述了风格的来源与含义、音乐艺术风格的内涵、音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内涵和音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历史传统。这一部分是全文的基础,也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风格的时代变迁。这一部分是全文的脉络所在。主要论述了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时代风格变迁所经历的六个主要时期: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时期;“五四”精神影响下的新音乐继续发展时期;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新音乐成熟时期;建国后17年的蓬勃发展时期;“文革”十年特殊时期;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和腾飞时期。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审美理想。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所在,也是难点部分。该部分以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风格的时代变迁为基线,通过对声乐作品的内容、形式、特征的概括来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音乐创作者的审美理想。 第四部分: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审美受众。该部分仍然以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风格的时代变迁为基线,揭示出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社会群体的审美受众的审美趣味、审美价值取向、审美心理、审美判断、审美观念会有很大的差异性。音乐创作必须深入实践,分析把握审美受众的审美需求。该部分是全文的难点和亮点。 第五部分: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嬗变因素。指出其嬗变因素主要包括:历史传统是声乐艺术时代风格嬗变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变迁是声乐艺术时代风格嬗变的导向性因素;审美理想促成了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审美受众成就了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
【关键词】:声乐艺术 中国近现代 时代风格 嬗变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音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基本内涵及历史传统11-14
  • 1.1 音乐艺术的时代风格11-13
  • 1.1.1 风格11-12
  • 1.1.2 音乐艺术风格12
  • 1.1.3 音乐艺术的时代风格12-13
  • 1.2 历史传统13-14
  •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风格的时代变迁14-30
  • 2.1 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的时代风格14-15
  • 2.2 "五四"精神影响下的新音乐继续发展时期的时代风格15-17
  • 2.3 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新音乐成熟时期的时代风格17-19
  • 2.4 建国后17年的蓬勃发展时期的时代风格19-23
  • 2.4.1 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20
  • 2.4.2 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20-23
  • 2.5 "文革"十年特殊时期的时代风格23-27
  • 2.6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和腾飞时期的时代风格27-30
  •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审美理想30-44
  • 3.1 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的审美理想30-32
  • 3.1.1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沈心工30-31
  • 3.1.2 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教育家和活动家——曾志_,

    本文编号:820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820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2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