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论人工调式的运用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09 15:48

  本文关键词:论人工调式的运用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工调式 人工音阶 新音乐


【摘要】:在实际音乐创作中,人为创作出来的不同于惯用的音阶和民族音乐的调式音阶,常见的有全音音阶、增减调式、有限移位调式…此外还有替换音与半音音阶、九音音阶等等。随着时代和审美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新鲜的音乐元素,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调式音阶来满足这种需求。 本文将在介绍阐述传统调式音阶的基础上,以时间背景为线索,对近现代出现的主要的人工调式及创作人工调式的作曲家,如里姆斯基-科萨斯夫、德彪西、梅西安等进行总结和比较,从而对人工调式这一课题进行深一步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人工调式 人工音阶 新音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第一章 写在"人工"之前9-16
  • 一.欧洲早期的调式形态9-13
  • 二.关于共性与个性13-16
  • 第二章 19世纪末的方兴未艾16-39
  • 第一节 由格林卡的"黑海音阶"引发的全音音阶16-30
  • 第二节 由里姆斯基-科萨斯夫音阶引出的对称调式30-39
  • 第三章 20世纪的蓬勃发展39-56
  • 第一节 梅西安与有限移位调式39-45
  • 第二节 表现主义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45-48
  • 第三节 微分音音乐48-56
  • 第四章 探求调式的延伸56-68
  • 第一节 传统新说56-59
  • 第二节 带有民族特性的音阶类型59-65
  • 第三节 其它音阶调式65-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2
  • 附录一72-76
  • 附录二76-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爱国;全音音阶及全音音阶和弦[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马东风;增减调式的理论与应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郑中,童忠良;论有限移位调式的对称模式[J];音乐研究;2003年01期

4 王建民;;人工调式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2年01期

5 利卡·奥拉莫;姜丹;;论巴托克的调式对称[J];音乐艺术;1991年01期

6 刘文平;;勋伯格的全音阶理论及其实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郑英烈;;十二音体系的历史继承性[J];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8 韩育民;匈牙利民歌与哈萨克民歌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1993年03期

9 卢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踱步——高为杰的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理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高为杰;论音阶的构成及分类编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21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821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