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蜀派古琴保护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三

发布时间:2017-10-24 22:12

  本文关键词:蜀派古琴保护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三


  更多相关文章: 蜀派古琴 民间 琴馆 学院派 曾成伟 政府 城市名片


【摘要】:在蜀派古琴当代的保护传承中,民间、学院派琴人与政府三者共同组成合力。其中,民间琴馆林立,琴人众多。重视琴学研究,民间制琴工艺繁荣发达;学院派以中青年为主、一脉体系的教学团队则构成了蜀派古琴传承的核心主力,在演奏上趋向于专业化的古琴表演美学。政府则发挥其主导作用,开展古琴保护调研活动,举行古琴国际艺术节,并将古琴纳入文化旅游规划,制定旅游发展战略部署。蜀派古琴的发展应着眼于:1.立足蜀派传统地方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2.整合现有琴人资源,发挥古琴研究会统合功能;3.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将古琴文化节落户成都;4.策划整体包装推广,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蜀派古琴 民间 琴馆 学院派 曾成伟 政府 城市名片
【基金】:201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研究”(编号:2010JDXM031)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J632.31
【正文快照】: 蜀派古琴是中国古琴中一支重要的流派,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文学家杨雄善弹琴,著有琴学专著《琴清英》。唐代琴家赵耶利曾评价当时的蜀地归纳“蜀声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全唐诗中千首写琴诗中就有三百多首诗描写成都的琴艺活动。此外,早在隋唐之际,四川斫琴技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姿妮;;保护遗产 弘扬传统——“2006成都·中国古琴国际艺术节暨文君文化节”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蓝霞;陈其射;;民族音乐小传统的延续——论古琴音乐的源远流长[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0期

2 王姿妮;;“新浙派琴乐”概念辨析[J];人民音乐;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姿妮;浙地琴乐背景与“西湖琴社”[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柱铨;;请不要给我国20世纪30、40年代的音乐家立派[J];中国音乐;2008年02期

2 廖红梅;;黄自艺术歌曲的“学院派”特点——以《春思曲》为例[J];作家;2010年06期

3 赵萌;;取精用宏 推陈出新——论“学院派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0年06期

4 桑素萍;;学院派民族唱法的流弊[J];音乐生活;2011年03期

5 黄新;;京剧元素在学院派民族唱法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6 刘建;;“学院派”铠甲中的学科、舞种及其创作[J];舞蹈;2010年04期

7 王天一;古筝、新筝系列谈之九 茫茫九派话当前[J];小演奏家;2004年03期

8 向延生;“学院派”的首领——黄自——黄自对20世纪中国音乐的影响[J];中国音乐学;2005年03期

9 居其宏;;萧友梅“精神国防”说解读——兼评贬抑“学院派”成说之历史谬误[J];中国音乐学;2006年02期

10 刘建;;“学院派”铠甲中的学科、舞种及其创作[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敏;张俊霞;;地方民间音乐对张家口旅游业的作用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让民间来激活民乐?[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邱宝晖;永安民间奇艺鲜为人知[N];福建日报;2002年

3 本刊记者 骆蔓;民间鼓乐响 嘉兴不夜天[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李玲;不能误读“原生态”[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徐晋;听“花儿”去[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韩杲;话说民间鼓吹乐[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徐天祥;学院歌手能否参加民歌比赛?[N];音乐周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田新元;《天地之上》破解神州文明起源云南之谜[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王菡;田野采风切忌文化贵族心态[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金兆钧;一心仍一心,一声是多声[N];音乐周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宸;延边“非遗”舞蹈关照下的朝鲜族学院派舞蹈创作[D];延边大学;2012年

2 高菲菲;中国古代乐舞在陕西民间的遗存[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倩茹;从民族唱法“学院派”与“原生态”的争论看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构建[D];西南大学;2006年

4 赵灵萍;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荆晶;从审美文化的视角透视当下中国民族声乐的现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鸽;歌唱家于淑珍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7 张雁;民族声乐风格单一化问题刍议[D];山西大学;2006年

8 梁振中;信天游演唱的多维透视[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9 伍彦谚;《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雪妍;关于“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评述与展望[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90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90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6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