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上党八音会索忠秀乐班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10:06

  本文关键词:上党八音会索忠秀乐班调查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上党八音会 乐班 民族音乐学 礼俗


【摘要】: 上党八音会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晋东南地区的一种民间吹打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奏形式热烈火爆,是山西省民间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乐种之一,2006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上党八音会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八音会音乐的概述、音乐本体展开的,这些对于研究上党八音会是必要的,也为本文的写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城乡人民忙于各种经营活动,没有时间习谱练艺。加之,人们长期受现代音乐的影响,原有的审美方式有所改变,现在能坐下来听音乐的大都是老者,青年人逐渐被流行时尚的音乐所征服,观众面越来越窄。现有的八音会,原来的八音味已经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为了吸引群众溶入了其它元素,逐渐有曲艺化、戏剧化的倾向。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以一个乐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调查,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把上党八音会乐班置于礼俗、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研究“文化中的音乐”以便能够更好的把握这种乐种的实质。本文的研究对象长子县索忠秀乐班是活跃在长治市长子县的一个乐人群体,他们的表演无不渗透着乡土风情,折射出文化的痕迹。他们精湛的技艺、精彩的表演给长子县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索忠秀”这个名字已经印在了老百姓的脑海中,只要有需要的时候,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他们。 笔者于2008-2009两年时间当中对长子县索忠秀乐班进行跟踪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双视角的方法完整记录了丧事、喜事、开业中乐班的活动情况,希望对乐班的情况看的更全面,并由此引发出新的认识。本文详细研究了长子县索忠秀乐班的生存背景、乐班人员构成、乐班所用乐器、乐队编制、演奏形式、演出程序。然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本体因素的研究,而应把音乐放在滋养它生长、传承的特定文化中,因此,本文特别研究了乐班与乡村礼俗相互依存的关系,关注了经济对乐班的影响,指出经济是乐班发展的动力,并且对现代八音会的传承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对乐班个案研究,可以了解到上党地区的民间乐班发展的原动力、发展机制、风格特色。同时上党八音会又是整个晋东南地区的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对于了解整个晋东南地区音乐的发展规律,充实晋东南地区文化研究的内容,发扬并发掘上党地区的文化特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地方乐种的发展,对上党八音会乐班的研究,将有利于对我国各地的吹打乐班有一个微观的认识与宏观的把握,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我国的乐种发展体系。
【关键词】:上党八音会 乐班 民族音乐学 礼俗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第一章 引言13-18
  • 1.1 研究缘起13
  • 1.2 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目的15
  • 1.4 研究方法15
  • 1.5 研究对象15-16
  • 1.6 研究意义16
  • 1.7 相关概念的界定16
  • 1.8 上党八音会吹打乐名称推演16-18
  • 第二章 乐班的生存背景18-20
  • 2.1 地理环境18
  • 2.2 历史背景18-19
  • 2.3 传统艺术品种19-20
  • 第三章 乐班的存在20-23
  • 3.1 乐班历史20
  • 3.2 乐班成员20-21
  • 3.3 乐班活动21-22
  • 3.4 乐班的固定资产22-23
  • 第四章 乐班的艺人23-25
  • 4.1 班主从艺小传23-24
  • 4.2 乐班艺人身份的改变24-25
  • 第五章 乐班的表演25-36
  • 5.1 乐器25-28
  • 5.1.1 主奏乐器25-26
  • 5.1.2 伴奏乐器26
  • 5.1.3 打击乐器26-27
  • 5.1.4 拉弦乐器27-28
  • 5.1.5 其他乐器28
  • 5.2 乐队编制28
  • 5.3 演奏形式28-29
  • 5.4 乐班的演出程序29-30
  • 5.5 乐曲的曲体结构30-31
  • 5.6 乐曲的旋律发展手法31-33
  • 5.7 艺术特色33-36
  • 第六章 乐班与乡村礼俗36-44
  • 6.1 乐班与丧葬仪式37-41
  • 6.2 乐班与婚礼仪式41-42
  • 6.3 乐班与其他风俗礼仪42-44
  • 第七章 经济对乐班的影响44-49
  • 7.1 乐班的收入与支出44
  • 7.2 收入详单44-46
  • 7.3 班主家庭的收入与支出46
  • 7.4 经济对乐班的影响46-49
  • 第八章 乐班的传承方式49-51
  • 8.1 传承方式49-51
  • 8.1.1 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49
  • 8.1.2 "自学式"的传承方式49-50
  • 8.1.3 学校教育50
  • 8.1.4 学院式教学法50-51
  • 第九章 结语51-54
  • 参考文献54-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6-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况58-6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仝磊;长子响铜乐器的发展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3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93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