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柱之歌”——丙中洛阿怒人“可汝”歌舞的音乐人类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柱之歌”——丙中洛阿怒人“可汝”歌舞的音乐人类学分析
【摘要】: 贡山丙中洛怒族自称阿怒人(怒族的一个分支)是当地最古老的民族,世代居住在云南省最西北、怒江的上游腹地。阿怒人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其中,以阿怒人房屋“中柱”为演绎场地的“可汝”,在阿怒人社会生活中和音乐文化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本文依据“音乐既是文化”的理论思路,将“可汝”放置到阿怒人广阔的历史及社会文化环境中,在对建房和婚庆等活动场景下的“可汝”实况进行个案式民族志描述的基础上,运用音乐形态分析和语境分析相结合的(即:音乐人类学视角)分析框架,对“可汝”的音乐形态、结构模式及社会文化特征等诸多方面进行阐释。意在通过对民俗性活动中“可汝”繁杂表象的层层剥离,试图揭示以有形的“中柱”作为演绎场所的“可汝”,按照固定的表演模式,通过一系列被拟构而成的想象空间,以隐喻的形式呈现着阿怒人的宇宙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等。并揭示其所兼具的娱神、娱人功能,及“可汝”体系与阿怒人社会文化之间互溶共生的同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法复制的四叶草;;《歌舞青春》 有歌有舞才有青春[J];男生女生(银版);2010年09期
2 张天彤;;开拓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3 四叶草;;过年看什么?[J];男生女生(银版);2009年02期
4 孙倩茹;;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音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5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的糖仁;;《歌舞青春》红透全球的七个理由[J];男生女生(银版);2009年03期
6 王莹;刘进锁;;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府曲子之历史演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7 王志毅;;音乐人类学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杨晓;;历史证据、历史建构与历时变迁——仪式音乐研究三视界[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9 李俊文;;对武陵地区土家族民间歌舞中巫祀内涵与价值的探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年02期
10 宋瑾;;后现代思想与音乐人类学(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晨;;闽东畲族歌舞[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2 ;诗画瑶山,,歌舞之乡 连南概述[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赵洪才;;小浪花托起甜美的幼儿歌舞——海军海娃艺术团20年艺术道路初探[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4 蔡欣欣;;村田蓑笠野——记青海民和三川“纳顿节”的狂欢盛会[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沈泽玲;;创花溪歌舞文化特色品牌前景广阔[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郑元福;陈丹心;;龙岩节日特有的民俗“采茶灯”[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徐吉军;;论南宋临安色妓之盛及其社会根由[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8 颜容璇;;充分发掘和运用舞台实践的教育功能[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9 和宝堂;;再为京剧号脉[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钱伯泉;;源远流长的龟兹乐舞[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景勇;吉林歌舞剧院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积极探索艺术院团改革创新之路[N];人民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晓芳;大型歌舞《舞动黄河》将赴台交流演出[N];山西日报;2008年
3 记者 陈真 通讯员 吕长虹;组建歌舞剧团 提升文化实力[N];咸宁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吕路阳;市歌舞剧院:“丑小鸭”变成“白天鹅”[N];福州日报;2008年
5 音文;武汉市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歌舞晚会[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记者 李晓芳;大型歌舞《黄河情韵》台北受钟爱[N];山西日报;2008年
7 丹增贡布;西藏歌舞在传承创新中发展[N];西藏日报;2008年
8 记者靳泉;新疆艺术团歌舞表演倾倒海外观众[N];新疆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左丽慧;郑州歌舞剧院庆祝建院五周年[N];郑州日报;2009年
10 林瑞华;郑州歌舞剧院以精品开拓演出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朴永光;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汤君;敦煌曲子词地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柏红秀;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5 郑永乐;先秦两汉魏晋六朝舞蹈文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6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爱华;“中柱之歌”——丙中洛阿怒人“可汝”歌舞的音乐人类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菲菲;两宋间歌舞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蔡丽红;明代歌舞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翠玲;女娲城祭祀歌舞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5 宋伟伟;维吾尔族歌唱家热比亚·买买提的声乐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朝辉;悖论的背后:杨丽萍原生态歌舞理论与实践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玉江;盐城淮剧传承的考察与本土音乐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曲良敏;南阳曲剧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夏蒇;锡剧在常州传承现状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雷乔英;论《伊州》[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8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16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