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晋北道情戏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1:01

  本文关键词:晋北道情戏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晋北道情戏 神戏 矿区 文化生态环境


【摘要】:从文化生态学视角看,晋北的地理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诸因子组成的生态综合体,为200余年的晋北道情戏提供了不断发展、成熟、壮大的基础,其文化生态环境是特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现代化的进程,使晋北道情戏民间文化传出与接受机制严重受阻,文化生态环境渐趋衰微。而晋北道情戏与矿区文化生态环境之间动态的、彼此渗透的互化关系,启示我们利用煤炭资源经济优势,保护发展其文化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晋北道情戏的生成与发展晋北位于山西省北部,包括现在的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华夏文化与游牧文化在向外传播与扩张过程中,晋北是必由之路。晋北道情戏就是流传于晋北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地方小戏。道情渊源于唐代道教经韵,最初为歌曲形式,称道歌或新经韵。据唐段常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铭;;《林兰香》的成书年代考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吕菲;;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磊;沙素芳;;论《琵琶记》的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黄海令;;南戏本质我之见——兼与《试论南戏的史诗本质》一文商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5 陈月培;;论豫剧用词的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马涛涛;丁亚琼;熊隽;;民间黄梅戏班社的运营机制——以安庆地区民间黄梅戏班社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孙燕;徐艳;;保定老调音韵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李简;20世纪初期古典戏曲史学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郭英德;独白与对话──论明清传奇戏曲的抒情方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张健;中国现代政治讽刺喜剧论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延霖;;论西域散曲家作品的喜剧色彩[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清慧;明代藩府刻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朱夏君;20世纪昆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5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郭迎晖;明代中后期宗教题材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铭;李开先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秦琴;《闲情偶寄》雅俗共赏的戏曲语言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慧;汤显祖评《花间集》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潘培忠;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沈佳佳;元杂剧青楼戏的思想特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庆年;岳飞戏的叙事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飞燕;虽然一世为人妒,赢得千秋代汝哀[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余娇;霓裳清影千秋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凤雪;徐渭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洋;;东北区域特征对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J];文化学刊;2009年04期

2 张志刚;;黄帝时代《云门》舞的审美思想与文化生态环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李国贞;;民间舞蹈“九鲤舞”初探[J];才智;2009年14期

4 汪瑶;;对红河州石屏县的两所学校和富民县小水井村苗族唱诗班的考察——从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看云南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段文;路家鼓乐班的兴衰与反思——山东德州长庄路家鼓乐班调查报告[J];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张贵华;;苗族与侗族民歌的文化生态与演唱特点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年02期

7 张贵华;;苗族与侗族民歌的文化生态与演唱特点研究[J];校园歌声;2010年03期

8 ;创造和谐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J];文化学刊;2009年04期

9 高颖;;东北民俗与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发展[J];文化学刊;2009年04期

10 许钰民;;对昆舞文化生态环境的透视及昆舞现时态存在的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邹坚;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特色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严凌;工人作曲家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N];黄石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汤嘉;汶川地震后羌笛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国贞;民间舞蹈“九鲤舞”的舞蹈形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s,

本文编号:1195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195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