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古典声乐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因素及其艺术表现——试以三首作品为例说明
本文关键词:维也纳古典声乐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因素及其艺术表现——试以三首作品为例说明
更多相关文章: 维也纳古典声乐作品 奏鸣曲式因素 《那大地披上绿新衣》 《我能感到它》 《阿德拉伊德》
【摘要】:文章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三首经典声乐作品为例,通过对其音乐结构中奏鸣曲式因素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了这种因素使声乐作品中常见的静止、平面式的描绘转化为一个富有张力和层次感的、立体化的、丰富细腻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将音乐结构和音乐表演联系在一起,揭示出正确认识和理解各个段落的音乐性格,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丰富的调性布局对作品内在结构力的影响,以及音乐素材发展逻辑等对于表演和诠释音乐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德语作品的运用”(SGH12486)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奏鸣曲式是西方艺术音乐创作高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的出现、发展、成熟和嬗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在J·S·巴赫、D·斯卡拉蒂直至A·勋伯格、A·贝尔格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成为西方音乐创作的一种典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既是特定音乐风格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丹;;浅析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2 丁玎玫;;舒伯特即兴曲的研究与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3 吴家军;;多元化结构的融合——对钢琴协奏曲《献给青少年》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陈瑞瑞;;解读《闻法飞天》[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孙静;;贝多芬《C大调回旋曲》的音乐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6 关健东;;贝多芬《C大调回旋曲》的艺术特点浅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7 谢英军;张鹏;;管窥巴赫音乐中的宗教情结[J];北方音乐;2009年02期
8 代水冰;;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节奏、节拍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9 于景;;试论声乐套曲《冬之旅》钢琴伴奏音乐的特点[J];北方音乐;2010年02期
10 金鑫;;风箱——手风琴的灵魂[J];北方音乐;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沈琼;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创作特征比较及钢琴演奏技巧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滕丽民;新疆民族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袁茵;傅雷音乐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海澜;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赋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洁;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艺术特点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邱吉文;论清唱剧选段《你们要安慰我的百姓(comfort ye, my people)》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03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0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