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音乐美学特征及美学意义分析
本文关键词:通俗音乐美学特征及美学意义分析
【摘要】:现如今,通俗音乐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恢弘的歌手阵容和炫丽的舞美气势,在音乐艺术的殿堂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通俗音乐的演唱者、追随者、欣赏者成千上万,究其根本还是其美学特征在起作用,因此深入研究通俗音乐的美学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俗音乐的美学意义就是基于其美学特征产生的,剖析其美学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发展通俗音乐。
【作者单位】: 中原文化艺术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01
【正文快照】: 一、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类型“通俗音乐”一词作为专有名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欧洲报刊的演出报道中,进入20世纪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格更为丰富的通俗音乐层出不穷,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观念,因而风靡全球。在我国,通俗音乐主要指上世纪70年代后,兴盛于港台地区的音乐形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敏;从音乐奖项格局中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之属性——以音乐传播学视角[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莉莉;大众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流行音乐[J];人民音乐;2005年05期
3 王建元;对于音乐院校开设流行音乐专业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鳞逸;;浅谈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音乐选择[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2 张晓;;流行的中国风——浅谈当下中国风歌曲的创作特点[J];大众文艺;2011年03期
3 李世鹏;;当代中国通俗歌曲美学特征初探[J];歌海;2007年04期
4 费树发;;浅谈流行音乐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5期
5 明言;;风平浪静 潜流涌动——2005年度中国(大陆)音乐批评考察报告(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黄德俊;;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流行音乐传播范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3期
7 姚宗华;;多元化背景下构建高校流行音乐资源库的构想[J];华章;2012年26期
8 钱拥军;郭定昌;;流行音乐文化世俗化倾向的反思[J];求索;2007年05期
9 唐瑗彬;;试论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美学特性中的文学性[J];神州;2011年11期
10 王璇;;流行音乐专业学生视唱练耳教学的特殊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民;歌唱背后的“歌唱”[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滔;通俗歌曲演唱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蒋君卉;阿多诺《论流行音乐》与我国当代流行音乐现象笺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谭笑;中国大陆都市流行歌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宇红;“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受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皎;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红艳;流行音乐与中学生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袁茜;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梅荣;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治建;启蒙和流行[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林;流行音乐专业方向视唱练耳课的特殊问题及教学设想[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兆钧;颠覆还是捧场?[J];读书;2002年02期
2 李凌;关心群众的音乐生活[J];人民音乐;1980年03期
3 程云;中国当代通俗音乐环视录[J];人民音乐;1988年02期
4 宋扬;通俗歌曲的民族性[J];人民音乐;1988年06期
5 钟子林;美国摇滚乐现象初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6 金兆钧;1994──中国流行音乐的局势和忧患[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7 张蕾,,董学耕;流行歌曲浅析[J];中国音乐学;1994年04期
8 明言;新时期大众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探析[J];中国音乐学;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可;;中国通俗音乐的审美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4期
2 朱忠元;“滋味”说的美学特征及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贾巍;;通俗音乐的美学意义[J];艺术教育;2006年05期
4 金晓霞;;建盏的美学特征及美学意义[J];陶瓷学报;2009年01期
5 师群;论指画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6 何悦人;论惆怅美[J];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7 田逢俊;;四川省通俗音乐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蓉召开[J];音乐世界;1995年07期
8 黄韶芳;;通俗音乐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广东艺术;2007年03期
9 彭涓;;不要庸俗化[J];音乐世界;1989年04期
10 阿难;通俗音乐与“波普”音乐[J];人民音乐;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昌;;唐代题画诗的美学意义[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凌继尧;;“持矛者”的美学意义[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3 顾鹤冲;;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崔洪勋;;山西抗战文学的历史地位和美学意义[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5 陈安怡;;课本剧的美学特征[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光旭;;巴什拉的诗意想象论及其美学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吴加才;;王弼“得意忘象”说的形成及其美学意义[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8 唐孝祥;;近代岭南侨乡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9 杨曾宪;;从地理区位与美学特征看崂山与青岛旅游开发的优势[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10 姚侠文;陆保钟;郑吾真;竭晓安;马鸿韬;李艳翎;宋晓东;刘兴;;难美技能类体育项目技术创新理论与美学特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恬恬 作者系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通俗音乐为何流行[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姚钟华;试论董希文艺术的美学特征[N];美术报;2003年
3 魏奕雄;乐山大佛的美学特征[N];科技日报;2004年
4 耿小川;商品条码在包装设计上的美学特征[N];中国包装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贺白丹;京剧艺术有独特的美学特征[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张鹰;《城门》的美学意义[N];文艺报;2008年
7 湖南商学院中文系 刘晓林;古典诗歌创作“延宕”手法的美学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8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姚铁力;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缪智;解读《苏州水》的美学意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红色电影的历史地位、美学特征和演进趋向[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辉;南宋休闲文化及其美学意义[D];浙江大学;2013年
2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李海英;朝鲜民族稻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边静;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5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瑛;《内经》理论体系的科学美学思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付璐;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谢芳;从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看20世纪德语戏剧的美学特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陈英英;新时期以来新诗的史诗性写作[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秀;试论京派小说的女性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飞;论渝派纪录片[D];西南大学;2008年
3 白政文;论川端康成小说的美学特征[D];吉林大学;2008年
4 孙永胜;竞技排球运动美学特征及其审美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李辉;论中国的文人电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辉;论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美学特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凌燕;转型与突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宇;文学翻译中“三美”的研究——文学翻译美学特征分析[D];广西大学;2004年
9 刘小磊;作为类型化存在的中国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审美意识探析[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姜姗;基于美学视角对体育广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04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0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