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民歌的唱词与曲调特征初探
本文关键词:襄汾民歌的唱词与曲调特征初探
【摘要】:襄汾民歌是襄汾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的成果,具有强烈的地域风格,这些特性主要体现在襄汾民歌的唱词与曲调当中。唱词的内容、分句及字数和旋律线条的运用、腔词对应关系的灵活多变、曲调用音等特点使得襄汾民歌的风格充分的体现出来。
【作者单位】: 运城学院音乐系;
【基金】:运城学院2011年教改项目:声乐小组课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编码JG201113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山西被称为“民歌的海洋”,襄汾民歌则是汇入大海的一支重要支流。襄汾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的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记载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就是尧帝时期流行于襄汾一带的民歌,它刻画了当时人们一种平和、悠然的生活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锡淮;谈戏曲唱词创作规律——读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J];戏曲艺术;2003年04期
2 孙建华;;粤西雷州歌之词乐赏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宏印;诗意与写意──《西湖遗恨》唱词英译略论[J];外语教学;1998年03期
4 张玉晶;看谱唱词——视唱练耳课不可忽视的教学部分[J];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06期
5 张宝申;我为申奥添光彩(唱词)[J];工会博览;2001年02期
6 王杰文;一个巫婆的招魂唱词及相关分析[J];民俗研究;2003年01期
7 王景迁;于静;;从唱词看《格萨尔》史诗的民族性[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薛泉;;宋代风俗文化的高涨与宋人词选的兴盛[J];江汉论坛;2010年02期
9 苏建军;;陇中小曲唱词的艺术特点[J];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06期
10 宋沛;;哈密木卡姆名称及唱词特征[J];文艺争鸣;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鸥;;《团匪魁》初探[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史静;郑鹏;;1947—1952年“工农兵丛书”研究[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3 党兴成;;合阳的跳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4 万晓锦;毕嘉勋;;字幕软件管窥[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5 刘光林;;试论诗歌创作中的意象手法[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6 谢士萍;;一个戏剧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7 黄强;黄平;;“含灯大鼓”唱声声学特征的初步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林胜利;;泉台南音渊源浅探[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林汝德;;桂东南艺术奇葩——牛娘戏[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林汝德;;论牛娘戏的源流沿革、艺术特色和发展前景[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长国;“包楞调”传奇[N];菏泽日报;2010年
2 林克于;退休生活不平淡 才艺致富多精彩[N];经理日报;2004年
3 杨晓萍;戏剧语言的亮点[N];陕西日报;2004年
4 ;《金子》:不是换形,,是提神[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范沁怡;神歌[N];音乐周报;2002年
6 李保民(鄯善);生命之乐[N];吐鲁番报(汉);2005年
7 安家友 文林;拜访滚龙莲湘大师周树庭[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马力 王俏;“不隔音才能不隔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学2010级研究生 付睿智;自由梦园[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记者 陈炜敏;《阳光大姐》十易其稿备战十艺节[N];济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陈志清;粤语音韵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樊兰;张坚《玉燕堂四种曲》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5 邹蓉;杂剧喜剧技巧史[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瑞侠;中国古代早期文学边缘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玲玲;贵州布依戏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刘漫;唱曲舞蹈考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9 赵征军;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赵海英;方言学视野下的山西民间音乐[D];山西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云;粤剧唱词修辞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任延玲;《牡丹亭》个性化唱词的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晓蕾;论枣庄柳琴戏的唱腔与念白[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郑侃彦;基于HMM的自动唱词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杨祖欣;再谈歌剧咏叹调[D];贵州大学;2008年
6 鄂燕;达斡尔族乌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何建;湖南花鼓戏唱词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何婷;论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翻译[D];浙江大学;2013年
9 王文博;秦腔唱词语言的修辞艺术[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静;论唐剧的艺术特征[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0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1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