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与理论的完美交融——贾达群室内乐《漠墨图》结构力探究
本文关键词:创作与理论的完美交融——贾达群室内乐《漠墨图》结构力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贾达群 《漠墨图》 结构元素 结构力 双重学术模式
【摘要】:笔者通过对《漠墨图》的织体形态、音色结构、音高结构等元素的分析,以及对主要元素逻辑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考察来探究这部作品的结构力。《漠墨图》中独特的结构力思维正反映了作曲家在音乐结构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其音乐创作与分析理论相辅相成、两位一体,共同构建了贾达群先生的双重学术模式。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基金】:上海市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经费资助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贾达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其作品《弦乐四重奏》于丨99丨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十二届IR丨NO室内乐国际作曲比赛”中荣获大奖,《蜀韵,两支小提琴、钢琴与打击乐》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回旋曲,单簧管与钢琴》、《龙凤图腾,琵琶与交响乐队》、《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达群;;结构对位——一种重要的结构现象与结构思维及技法[J];音乐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多重结构思维之研讨——陈怡《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叙事曲、舞曲与幻想曲)》第一乐章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明虹;;论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之六中所蕴含的“结构对位”[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康长安;;远处飘来五彩的帆——德彪西前奏曲《帆》之创作技法解析[J];美与时代(下);2012年02期
4 许琛;;多层结构与多重结构——析坎切利《凭风悲悼》和声与作品结构特征[J];美育学刊;2012年05期
5 许琛;;模拟·控制·透视·象征——于《尊主颂》中探寻阿沃·帕特的立乐智慧[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王俊侃;;广东音乐风格笛曲《行云流水》浅析[J];乐器;2012年06期
7 康长安;;论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的结构原则[J];民族音乐;2012年02期
8 王中余;;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音乐分析[J];音乐创作;2008年03期
9 许琛;;贾达群《融》系列作品的创作思维与技法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涛;;“多重结构”思维及其分析理论——陈怡《第二交响乐》结构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5 杨和平;谭盾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李涛;陈怡交响乐作品中的“多重结构”解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韦辉;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复调形态与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10 梁啸岳;音乐沉寂[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婷婷;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节奏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于季芳;拉威尔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试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卞婧婧;“八板”元素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4 陈雅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增六和弦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5 康长安;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创作技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段文晶;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7 赵晶;“结构对位”的思维及其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8 杨凯;拉威尔管弦乐复合结构织体解构[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9 李s,
本文编号:1212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1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