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约作品中的多调性思维及技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米约作品中的多调性思维及技法研究
【摘要】: 多调性是二十世纪出现的一种作曲技法,而法国作曲家达律于斯·米约则将其发展得更加完善,使之体系化,系统化。本文分析了米约的数部代表作,对米约多调性音乐的织体形态、音高材料以及多调性的呈示及发展方式进行了总结。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米约的生平与思想,对米约多调性作品的根源提出了见解。文中的“枢纽和弦”概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解释了多调性是怎样在作品中呈示和发展的,从而阐明了多调性音乐的结构方式。本文对米约多调性音乐的分析由表及里,既有表层的音高形态的规律总结,也对内在调性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合理剖析,希望藉此为多调性音乐分析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文洁;;浅析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的音乐风格[J];才智;2010年08期
2 金开目;马克实;;基本乐理教学中关于调式调性问题的探讨——从记谱法看旋律的调式、调性[J];大舞台;2010年09期
3 陈中华;音体系分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康红许;;浅谈“动机”在音乐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5 倪妮;在瞬间中体会永恒——试论演奏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瞬间》(Op.22)的风格把握[J];钢琴艺术;2003年05期
6 ;有问必答[J];音乐天地;2003年10期
7 廖胜京;;旋律的多维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张骅;;巴赫三首前奏曲与赋格分析[J];艺术教育;2009年02期
9 席宁;;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风格初探[J];科技资讯;2010年12期
10 陈依红;;肖邦《第一叙事曲》的演奏技巧[J];音乐探索;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海霞;;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徐平力;;和声教学中的近现代和声理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娟;;柯达伊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孔雀飞》分析研究[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石峰;董馨;;寻找音乐信息与人体的接口(一)[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3年
5 张继农;;勋柏格与十二音音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6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陈达波;;音乐学术期刊稿件的分类及编辑[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9 金铁宏;;论和声写作的程序[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成果一览表[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见洌;强调性价比、超轻薄、超宽屏[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严志明邋李晋宇;失调性排尿障碍有法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刘劲 一刀;视频会议之行业应用(四)[N];网络世界;2004年
4 ;调性养气 给衰老做“减法”[N];医药导报;2009年
5 赵雨润;中国消基会市场抽检结果表明——能效比制冷量越高空调性能越好[N];中国质量报;2001年
6 钟超军;打造你的"声品牌"[N];中国工业报;2006年
7 钟超军;LOGO是这样诞生的[N];中国工业报;2005年
8 陈其钢;对当代西方音乐现状的思考[N];音乐周报;2004年
9 钟超军;LOGO与品牌策略[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孟文涛;见诸媒体应慎重[N];音乐周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辉;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复调形态与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2 卢晓峰;中国人物画面部图式类型与技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粤北;先锋派实验音乐之涅i肹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王瑞;罗忠昒十二音作品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依;米约作品中的多调性思维及技法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2 陈琛;西方坦培拉壁画技法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石东玉;材料技法研究与中国古代绘画的保存修复[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5 龙华云;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技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金玲;试析“宫角轴”理论在我国音乐创作中的运用[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诚;德彪西钢琴曲集《意象集》中的调性思维特点[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8 刘爱婧;驾驭与“失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卞莹s,
本文编号:1233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3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