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阿里郎》的文化内涵
本文关键词:民谣《阿里郎》的文化内涵
【摘要】:《阿里郎》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谣,在六百多年的沉浮演变中,它不仅经受住了历史的磨砺,也成功适应了现代文明的选择,表现出传统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透过《阿里郎》民谣群繁杂的艺术表象,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层研究,剖析该民谣蕴含的超然于各时代的思想与艺术价值,进而探究传统民谣演变的内在规律及促使其发展的原动力。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知和把握传统艺术走向,自觉做好民族传统艺术传承和发展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12532119)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阿里郎》这首千年不朽的古音,流传自高丽时代,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谣。歌曲旋律苦涩凄婉、触动人心,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味和深深的感动。《阿里郎》流传至今已有很多个版本,其中最为世人熟悉的版本是流行于韩国京畿道一带的《本调阿里郎》。1926年,这个版本成为同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茸;;语言学方法之于音乐的“中国元素”——《民族语言音乐学》课程论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昌梅;论歌剧《阿里郎》[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频;王志军;;女书歌曲方言与旋律关系探析[J];大众文艺;2013年01期
2 钱茸;;《唱词音声析》理念与新版“双六选点”[J];歌海;2013年01期
3 胡晓东;;巴渝民歌的语音学初探[J];音乐研究;2012年02期
4 钱茸;;浅析沪剧唱词音声的地域性音乐价值——兼推“双六选点”[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李宜m:;;承“歌呼呜呜”,兴陕西筝派——周延甲“声腔化”筝乐的追求及启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高贺杰;;论语音在鄂伦春人歌唱建构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学;2011年01期
7 孙玄龄;;关于完善语言音乐学学科的设想[J];中国音乐学;2011年02期
8 钱茸;;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唱词音声说”再探[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宁华;史诗《盘王歌》的音乐民族志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永源;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创作中民族风格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卢映雪;台湾闽南语创作歌曲研究(1930-1970)[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王婷;延吉市城市色彩景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爽;朝鲜族音乐的技术风格管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迪;龙江剧中二人转因素的传承与发展[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6 赵俊;霍州书音乐风格与霍州方言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徐旭;《新翻罗江怨》—戏曲音乐元素在秦筝作品中的运用与解读[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8 武蕊;印度尼西亚克隆钟(Kroncong)音乐[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9 陈璐;陕西关中方言对陕西眉户筝曲的隐性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10 范曦;浅谈唢呐教学中口传心授和曲谱的传承[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申浩,盛翠兰;中国朝鲜民族与朝鲜半岛民族音乐的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吕彩玉;论朝鲜族美声唱法的教学[J];东疆学刊;1997年04期
3 石夫;谈朝鲜族歌剧《阿里郎》的音乐特色[J];人民音乐;1991年07期
4 李贤淑 ,高云峰;朝鲜族民谣音乐的结构形态[J];中国音乐;1991年01期
5 金成俊;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现状与展望——以传统音乐的保存为中心[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6 方夏灿;朝鲜族音乐发展综述[J];中国音乐;1997年02期
7 方夏灿;近十余年来朝鲜族音乐创作特点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8 沈洽;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9 周青青;汉语语音的声、韵因素在汉族民间歌唱中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莲淑;紫荆;;反映于巫歌的朝鲜族神话遗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关意宁;;蹁跹朝鲜[J];音乐生活;2010年03期
3 崔钟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马列主义在朝鲜的传播[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4 全国权,紫荆;中国朝鲜族文学的性质问题刍议──兼论朝鲜民族文学史的编纂[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张琏瑰;;朝鲜人民领袖金正日[J];世界知识;1998年19期
6 许辉勋;对朝鲜民族审美意识原型“兴”的文化破译[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阿南;游韩杂感[J];浙江国土资源;2005年10期
8 蔡美花;;朝鲜高丽文学的审美理想与追求[J];东疆学刊;2006年01期
9 赵去非;;刍议20世纪朝鲜交响音乐的发展[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清源;杝文琴;;朝洰q!u"枎}的形成及其特炥[J];历史教学;195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成镐;;再论朝鲜史学界的“朝鲜人民革命军”说[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南永前;;图腾文化给现代人类的重要启示[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集朝鲜族医药科研、临床、教学为一体 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 延边朝鲜族民族医医院[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英;;冷战起源时期的苏联之朝鲜政策研究——俄罗斯及中亚朝鲜学研究分析[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研究百年中文论著评析[A];“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杭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韩雪花;;关于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7 ;韩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布展计划[A];“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杭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9 李大武;;黑龙江朝鲜民族流头节起源与现状考察[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10 邹小站;;中国国民党与国统区韩国革命力量的团结统一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之然;郭伯雄与朝鲜领导人观看《阿里郎》[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董云平;让《阿里郎》与《茉莉花》永远传唱[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记者 张守梅;新合村:处处盛开“文明花”[N];牡丹江日报;2007年
4 王增伟 王良武;边境线上的“民族村”[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5 记者 周峰;郭伯雄与金永南等朝鲜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共同观看大型团体操《阿里郎》[N];解放军报;2010年
6 记者 季佳莹;朝鲜民族艺术馆新馆昨对外开放[N];哈尔滨日报;2006年
7 邓峰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朝鲜战争:美国冷战战略得以实现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高浩荣;朝鲜指责美国强迫韩国参与对朝制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本报记者 聂盛良;勇立潮头唱大风[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10 记者 周之然 钱彤 赵展;周永康与金正日等共同观看《阿里郎》[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荣根;朝鲜民族传统生死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李海英;朝鲜民族稻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朴婷姬;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社会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4 金东春;20世纪初基督教在中国延边朝鲜民族社会的演变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5 李洪锡;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领事馆警察机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车海锋;朝鲜民族与满—通古斯诸民族神话传说中的意象、母题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7 王慧;《春香传》的文化人类学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刘广铭;朝鲜朝语境中的满洲族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9 韩继镐;《林巨正》与明清章回体小说关联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10 李承律;东北亚国际合作时代朝鲜族社会文化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雯;朝鲜族民谣的演唱探索[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崔龙国;朝鲜民族传统吉祥图案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3 奥本广明;伪满时期在东北的朝鲜移民的社会地位及生活状况[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闫晓静;朝鲜对明宗系辩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向楠;汉民族、朝鲜民族“袖”舞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谢丽平;试论杨松的东北朝鲜民族抗日革命观[D];延边大学;2008年
7 侯爽;朝鲜族音乐的技术风格管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何淼;张志乐与中国革命运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文善;论朝鲜族诗人南永前的图腾诗[D];延边大学;2006年
10 夏振影;论金仁顺的古典题材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0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4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