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主题-动机的贯穿发展
本文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主题-动机的贯穿发展 出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普罗科菲耶夫 《第六钢琴奏鸣曲》 曲式结构 主题-动机 贯穿发展
【摘要】: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939年。其主题-动机材料的贯穿相对于古典奏鸣曲较为隐蔽,在调性片段和无调性的片段间交替进行。通过对《第六钢琴奏鸣曲》主题-动机材料的详细分析,观察各主题之间的联系及其演化过程,从而揭示这部作品的主题-动机至关重要的统一结构意义。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阜阳师范学院硕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研究”(编号:FSS201301001)成果
【分类号】:J624.1
【正文快照】: 引言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y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1953)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作为一位蜚声国际乐坛的音乐巨匠,普罗科菲耶夫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传统音乐遗风,同时也开创了现代钢琴音乐风格,为20世纪音乐文化做出了巨大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翠华;;李斯特艺术歌曲的和声特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代水冰;;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节奏、节拍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3 王亮;;解读王西麟《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中的“合唱音块”[J];北方音乐;2011年03期
4 吴南;;崇高与优美——浅析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5 陈静;;李斯特艺术歌曲的教学与演唱[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6 孙伟亮;;李斯特艺术歌曲中风格化转调手法的展现[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王保荣;;谈民歌审美心理对《炎黄风情》创作风格的影响[J];大舞台;2010年08期
8 胡禹;韦慧玲;;析巴托克钢琴组曲——《在户外》[J];大舞台;2010年10期
9 谢滨妃;;论勋伯格《钢琴小品六首》Op.19No.6集合的结构力[J];大舞台;2010年11期
10 柳子伯;;从音乐作品的结构比例谈创作中的理性思维[J];大舞台;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艳玲;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与计算机作曲思维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任怡;象征与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纪露;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观念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毅;勋伯格早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葛新悦;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的艺术特色及演绎[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3 邓曹爽;从罗杰·塞欣斯钢琴奏鸣曲论其音乐创作观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音;库夏科夫《春天组曲》曲式、和声及演奏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禹晓;关峡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严海蒙;谢苗诺夫《保加利亚组曲》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冬莎;罗永辉琵琶作品《千章扫》音乐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霍天明;杉浦康平“噪音”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黄钦;长笛作品《楼兰赋》的演奏诠释[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石萌;在兴德米特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论“和声力”与“旋律力”及其实际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二木;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J];音乐天地;1995年05期
2 凡丁;;彼得与狼[J];视听技术;2007年07期
3 唐勇;;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题再现手法[J];艺海;2010年07期
4 王文澜;普罗科菲耶夫及其第三钢琴协奏曲[J];钢琴艺术;2000年01期
5 孙艺辉;;普罗科菲耶夫和他的钢琴作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0期
6 龚佩燕;;论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创作风格[J];音乐天地;2009年11期
7 丛榭;小提琴新秀——吉尔·沙汉姆[J];视听技术;1996年10期
8 赵天;;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学习体会[J];黄河之声;2004年02期
9 钱仁平;水到渠成之时信手拈起的一串珍珠——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J];音乐爱好者;1999年03期
10 李宁;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奏鸣曲》分析及演奏(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娟;;柯达伊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孔雀飞》分析研究[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陈艺文;;曲式结构小析——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即兴圆舞曲》OP.47NO.1[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刘冬云;;高校音乐专业键盘和声技术训练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闫路迅;;宝鸡察^衾諿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吟诗与歌曲创作[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马卫星;;音乐心理学在大学审美教育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裴丽;;浅论高师视唱练耳课的学科综合性[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胡丹丽;;和声教学的三个侧重——“和声与曲式”课程教学的探索[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居宗泽;;谈谈音乐欣赏的教学体会[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黄瑾;;非独立功能和弦辨析[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洋洋 译;纪念普罗科菲耶夫(下)[N];音乐周报;2002年
2 京音;王诗然喜摘普罗科菲耶夫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桂冠[N];音乐周报;2005年
3 言一;从浪漫到先锋[N];东方航空报;2008年
4 邓火;浅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N];贵州民族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吴利红;扩大能源合作领域[N];黑龙江日报;2006年
6 景作人;北交“经典音乐之夜”半场典雅 半场激情[N];音乐周报;2006年
7 本报 李瑾 综述;2003国际音乐热点清盘[N];音乐周报;2003年
8 徐玺宝;力当学高为师 践行身正为范[N];音乐周报;2007年
9 王培英;土族歌舞的魅力[N];青海日报;2007年
10 吕冬;古典音乐嵌入灵魂[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吴春福;罗忠昒后期现代风格的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3 傅显舟;音乐剧歌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汪胜付;梅西安最后六部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5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6 于川;多元化的传承与创新[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7 张一;阿尔贝托·希纳斯特拉器乐创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8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f,
本文编号:1327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32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