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交流背景下中国民族器乐改良刍议
本文关键词:艺术交流背景下中国民族器乐改良刍议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民乐器在当代中外音乐艺术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乐在中国越来越广受欢迎的背景下,需要克服自身在音域、音准、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局限性,努力在形制、演奏技巧、作品创作等方面探索改良和突破,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获得更好的发展。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32
【正文快照】: 中国正以日益雄健的姿态面向世界。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密切和深化。在音乐艺术领域,开放的中国不仅体现为中国的音乐家们主动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舞台上展现民族音乐的魅力和风采,也不仅体现为中国的音乐艺术舞台出现越来越多外国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佳苗;;竹笛与长笛[J];教书育人;2007年S8期
2 尹卫;乔永成;;世界“魔笛”——访“双托十一音孔笛”发明者、复员军人韩义[J];中国民兵;1992年10期
3 张志华;长笛的发展与变革[J];音乐艺术;1984年03期
4 李小雨;;浅谈新时期的笛曲创作[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3期
5 耿涛;论20世纪中国竹笛独奏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耿涛;中国竹笛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概述(上)[J];乐器;2003年07期
7 耿涛;中国竹笛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概述(下)[J];乐器;2003年08期
8 耿涛;谈中国竹笛多音孔形制的改革[J];中国音乐;2002年01期
9 耿涛;论中国竹笛艺术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主要特征[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10 方光耀;;李大同竹笛半窍演奏技巧新探[J];中国音乐;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娜;;中国竹笛艺术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梗概[J];黄河之声;2008年07期
2 孙丰军;;竹笛流派的形成与发展[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3 郭延光;;浅谈竹笛颤音及其文化特色[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4 王金旋;;改良竹笛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4期
5 铁梅;;论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毛云岗;;新中国笛子艺术发展述评[J];文艺争鸣;2010年12期
7 耿涛;论20世纪中国竹笛独奏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张帆;;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J];乐器;2011年07期
9 耿涛;论中国竹笛艺术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主要特征[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10 王辉;;试析《愁空山》中的竹笛音乐艺术[J];作家;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黎明;秦地笛子代表人物及其演奏作品音乐特点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林景;何声奇长笛教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徐琦;中国竹笛与韩国大{探微[D];山东大学;2011年
4 高翠霞;笛与唐代诗歌[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楼胜;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罗海玲;高师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况雪;宋代笛属乐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杨美娟;蔡敬民笛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梁忠祥;新中国竹笛演奏技术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周鑫;《愁空山》的竹笛艺术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耿涛;谈中国竹笛多音孔形制的改革[J];中国音乐;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焕英;;两次民乐大赛的比较[J];音乐生活;2008年01期
2 荻飞;;打出一条新路来——民族器乐家刘天华[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4年04期
3 ;在全国首次民族器乐《山城杯》电视大奖赛中我院选手及校友获得优异成绩[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4 林淑华;隆重纪念华彦钧诞辰一百周年 全国民族器乐南京邀请赛纪实[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4年01期
5 ;全国民族器乐南京邀请赛获奖名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4年01期
6 苍伶;骋思录——首届刘明源奖学金民族器乐大赛书怀[J];中国音乐;1997年04期
7 ;音讯[J];云岭歌声;1997年06期
8 ;北京第二届“月坛杯”少儿民族器乐比赛圆满结束[J];人民音乐;1999年09期
9 于庆新;“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三十二 民族器乐模式的多样并存及其他[J];人民音乐;2001年02期
10 懿;梁欣、金伟作品收入《民族器乐曲论选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凤杰;孟子厚;;民族器乐最佳混响处理的初步听觉实验[A];2005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栋;;国乐飘香飘——论高师民族乐器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黄龙泉;;海外和港澳台南音社组织及其活动[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明媛;琴声响彻中央电视塔 慈善促进艺术交流[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记者 李硕;三川高歌咏盛世 群情激昂唱和谐[N];周口日报;2008年
3 咏梅;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成立[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4 咏梅;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成立[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5 卢泉元 陈彬斌;为了孩子的歌声更加嘹亮[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谷雨;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N];音乐生活报;2010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张婷;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听专家评头品足[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实习生 张岩 采访整理;少数民族器乐的保护与传承[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高级讲师 蒋玲;舞蹈:架起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N];广西日报;2010年
10 海霞;民族器乐的精品:“麻江型”铜鼓[N];中国民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叶红旗;台湾高山族乐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金千秋;古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逊芳;上海市杨浦区学校民族器乐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娜;走向流行的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潘丽娜;扬琴作品《秋·梦·藕》的音乐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4 曹茜;十九世纪以来中西方船歌发展演进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兵;温可铮歌唱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任一;上海城市进程中的音乐剧场[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7 魏琳琳;二人台音乐形态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佳音;论法国长笛学派对我国长笛演奏的影响[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董巍微;中国钢琴作品中对民族器乐模仿手法的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国栋;20世纪的中国弦乐器改良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3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35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