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经》补作史考
本文选题:乐经 切入点:辑佚 出处:《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先秦"六经"之《乐经》,秦以后亡佚,从此礼乐之教阙焉。但有趣的是,古代学者热衷于补作《乐经》,考诸历代,不绝如缕。这一学术脉络到底如何,至今鲜有论者,综述史料,甄别条理,冀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另一个问题是,古本《乐经》虽然亡佚,但辑佚名家王谟、马国翰皆有辑佚成果,他们搜集的内容,是古本真迹抑或后世补作,至今亦鲜有论者,逐条考证,以辨真伪,庶几重现上古遗珍。
[Abstract]:The "Yue Jing" of the "six Classics" of the Pre-Qin Dynasty was lost after the Qin Dynasty. Since then, the teaching of rites and music has been lost. But it is interesting that ancient scholars are keen to supplement the Book of Music and study the past dynasties. There are few commentators on this academic context. The other problem is that although the ancient Book of Music was lost, Wang Mu and Ma Guohan, all of them, had their own lost results. Is the ancient original or supplementary works, but there are few commentators, one by one to identify the truth and falsehood, several to recreate the ancient treasure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雁翔;;冯国瑞敦煌写经吐鲁番文书题跋叙录[J];敦煌学辑刊;2008年03期
2 朱乐朋;;乾嘉学者论碑帖的选择——兼论清代尊碑抑帖理论的发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孙向荣;刘晓明;;文献研究中语言学方法的限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陈东辉;;《书目答问汇补》平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年05期
5 周其厚;;武亿及其金石学研究[J];安徽史学;2012年06期
6 王春阳;;汉初儒家知识分子群体与儒术独尊[J];黑龙江史志;2009年08期
7 徐道彬;;张舜徽与戴震学术[J];徽学;2011年00期
8 徐艳芳;;试论钱基博与张舜徽的学术精神[J];江淮论坛;2008年06期
9 范军;;试论模仿在出版工作中的积极意义[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唐元;张静;;汉代汉学与清代汉学之辨[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3 邹明军;《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振卿;清代《尚书》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yN;《礼记·乐记》研究论稿[D];暨南大学;2009年
7 程泱;王念孙《读书杂志》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孙雅芬;桂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程天芹;王先谦的外国史地著作述论[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月明;《尚书》语言的文学性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文博;陈澧郑学研究述评[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沈晓宇;论姚振宗的《汉书·艺文志》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饶延俊;张舜徽的治学方法对当前中学历史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巨虹;张舜徽及其文献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史振卿;《焦氏笔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蒋晖;朱一新的学术与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任飞;《清人文集别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莎;论吕思勉《史通评》中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问题[D];扬州大学;2010年
10 白林文;清代私撰贵州“苗”族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君;;历代《乐经》论说流派考[J];中国音乐学;2010年04期
2 田君;;《乐经》的性质与亡佚新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1期
3 潘斌;;论皮锡瑞郑学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3期
4 丁鼎;《经学辞典》指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张守常;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专著──简评《清代经学史通论》[J];重庆师院学报;1996年01期
6 杨国荣;经学的实证化及其历史意蕴[J];文史哲;1998年06期
7 郑杰文;齐经学精神与21世纪国学研究[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庞天佑;经学与汉代史学的关系[J];中州学刊;2000年02期
9 李孝弟;经学·儒士·汉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曾建林;宋初经学的转型与欧阳修经学的特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文生;;浅析经学在前近代的变动[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周敏;;《神农本草经》之森立之辑本探析[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绍玺;;浅谈汉代经学框定的传统思维定势——思维问题学习笔记之一[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予同;;朱熹之经学[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5 ;前言[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叶光寒;;论魏源书法的形态美学与养生[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7 孙荀英;;怀念王仁先生[A];仁厚笃实的一生——王仁先生纪念文集[C];2002年
8 ;前言[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册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1963-2003)[C];2003年
9 ;《闽学研究丛书》编辑说明[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吕宗力;;谶纬与两晋南朝的政治与社会[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赵红军 ;黄有光和他的快乐经济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2 孙蓉蓉 南京大学文学院;《乐纬》与《乐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边防军;运筹帷幄 快乐经营[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项阳;《乐经》何以失传[N];光明日报;2008年
5 马世领;大选给美国人上堂新的政经学[N];中国财经报;2000年
6 姜广辉;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程有为;汉代河洛地区的经学[N];光明日报;2004年
8 ;传世之宝的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实习生 陈发宝;“入世”声声紧 政府责任重[N];科技日报;2001年
10 汪学群;乾嘉学派与传统文化的总结[N];学习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俊祥;建安学术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刘再华;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孙纪文;《淮南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陆建猷;《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D];西北大学;1999年
6 犹家仲;《诗经》的解释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7 李卫军;《左传》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柳宏;清代《论语》诠释史论[D];扬州大学;2004年
9 史广超;《永乐大典》辑佚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蒋伟胜;习学成德[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春明;论《韩诗外传》的经学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蕾;两汉复仇风俗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逯万军;略论东汉前期的经学[D];郑州大学;2002年
4 范正娥;两汉太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于利;魏晋律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王有红;俞樾传统学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李绍萍;论《焦氏易林》与先秦两汉文学的融会贯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玲英;马其昶《毛诗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晓敏;唐代《左传》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高丁国;北宋前期经学家—孙Ym初探[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8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60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