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唐宋词宫调表解

发布时间:2018-04-14 21:55

  本文选题:宫调 + 词调音乐 ; 参考:《中国音乐》2013年01期


【摘要】:在《金奁集》、《乐章集》、《张子野词》、《清真集》、《于湖先生长短句》、《白石道人歌曲》、《梦窗集》等宋代词籍以及《羯鼓录》、《唐会要》、《碧鸡漫志》、《宋史.乐志》等唐宋史籍中,存有一批关于词调的宫调记录。本文以文献解题、列表和论说的方式,对这批音乐记录进行统计归纳,借此全面介绍了唐宋词调之宫调的情况及其学术价值。
[Abstract]:In "Golden toilet Box", "Collection of Movement", "ci of Zhang Ziye", "collection of halal spirit", "short and short sentences of Mr. Yu Hu", "songs of Baishi Taoists", "Collection of Dream window" and other ci books of Song Dynasty and < records of karma and drum >, < Tang Dynasty will be required >, < Biji Man Zhi >, < History of Song Dynasty.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cords about the tune of ci.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music records by means of document solution, list and argumentation, and giv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situation and academic value of the tune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中国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玫;;燕乐二十八调调名与律吕名错位的原因[J];中国音乐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泉;娱宾遣兴的词体观念与宋人词选的兴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王艳;;宋人的歌曲古法[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赵雪沛;;孤愤与苍凉交织的顾贞立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赵晓辉;;论叶嘉莹先生中西融合的词学理论成就及其启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迟宝东;;嘉道时期常州词派的组织形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田玉琪;;唐五代词调在两宋的运用[J];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7 刘兴晖;;从郑文焯前后期词之变化看晚清“以学入词”现象[J];船山学刊;2007年04期

8 吴相洲,冯淑华;唐代歌诗创作对诗人风格形成作用的理论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余意;;词谱的出现及其词学史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于翠玲;论朱彝尊《词综》的文献价值[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毅;;凤林书院体与“稼轩词风”辨析[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小凤;姚蓉;;论《酒边词》中的“稼轩风”[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陈水云;张清河;;陈维崧《湖海楼词》文学接受述论[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存红;王鹏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娟;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3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4 李越深;云间词派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李冬红;《花间集》接受史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曹明升;清代宋词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余意;“词学吴中”与明代词学之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萌芽;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张秋娟;宋季及元风雅词派流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焦印亭;刘辰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震;戴长庚《律话》(中卷)的点注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玉梅;周邦彦词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春霞;张孝祥思想及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莉萍;陈子龙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孟国中;论“元嘉体”及其诗学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秋娟;张炎词学思想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高慎涛;论温庭筠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史华娜;论蒋捷及其《竹山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慧玲;论须溪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玫;;《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的校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经树;音乐史学─—问题与思考(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刘经树;史学与美学结合的一次新尝试──介绍埃格布莱希特的《西方音乐》一书[J];中国音乐学;1995年01期

3 袁炳昌;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地位[J];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06期

4 陈铭道;西方音乐史的写作[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5 梅珥;音乐史上的本月[J];音乐爱好者;2003年10期

6 巩成国;科学家与音乐,音乐家与科学[J];儿童音乐;2003年07期

7 张金子;;关于中国古琴起源时期的探讨[J];科学大众;2006年12期

8 冯雷;肖阳;;行万里路,读中外书——学习《王光祈留德生涯与西文著述研究》课程心得笔记[J];艺术研究;2008年01期

9 王夏;;杨荫浏的“雅乐”思想[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10 张金石;;乐器上的图像和图像中的乐器[J];中国音乐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丹丹;;音乐欣赏课在高等专业音乐学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任吉祥;;试论群众音乐社会学的对象[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舒妲娜;;试论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领域及手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林平;;论以音乐课提升学生灵魂素质[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劳慧德;;谈谈当前独立学院音乐专业教学改革[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张韵璇;;对位教学理念探微[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邓波;;中国1949年以前的和声与对位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何香久;;《陕西民间鼓舞博览》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9 宋瑾;;站在哪里说音乐[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10 周静;;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取样分析与编写问题探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简明牛津音乐史[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蒙木;用音乐教养人生[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糜若如;《西藏音乐史话》评析[N];音乐周报;2007年

4 糜若如;民族音乐史的“珠穆朗玛”[N];西藏日报;2007年

5 居其宏;音乐史的“重写”话题与当下语境[N];音乐周报;2003年

6 雷达邋马馨;音乐史中的“新概念”[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张剑锋;“工尺谱”演泽中国古代音乐史诗[N];西部时报;2005年

8 汪毓和;关于“重写音乐史”(上)[N];音乐周报;2001年

9 吴月玲;青春与激情谱就30年校园音乐[N];中国艺术报;2007年

10 著名乐评人 李皖;真相开始了[N];中国经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谈欣;江苏“五大宫调”音乐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板俊荣;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赵玉卿;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赵志安;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叶红旗;台湾高山族乐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陈瑜;晋北地区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武慧;北京小提琴艺术发展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宇;《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读本的雏形、面世与修订过程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王杨;扬琴艺术在北京的发展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姜枫;河北清代音乐史考略[D];河北大学;2009年

6 徐子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北京地区古筝艺术发展回眸[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詹璐;音乐史与建构:《吕氏春秋》与《汉书·礼乐志》的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明洁;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22)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9 漆明镜;《魏氏乐谱》解析[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徐泮;“狂想曲”体裁的音乐史阐释[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51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51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