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拉赫玛尼诺夫第四钢琴协奏曲风格特色与演绎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8-04-19 09:52

  本文选题:拉赫玛尼诺夫 + 第四钢琴协奏曲 ; 参考:《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毫无疑问,美籍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在钢琴协奏曲的创作领域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然而,相对于著名的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他的第四钢琴协奏曲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研究力图论证:作为拉赫玛尼诺夫最后几部作品之一,《第四钢琴协奏曲》拥有着与早期作品有别的音乐特证,它不仅继承了晚期浪漫主义的传统风格,也溶入了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特色,从而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晚期浪漫主义与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双重风格,其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突出显明的。 本文通过分析《第四钢琴协奏曲》风格的继承性与创新性,在结合对拉赫玛尼诺夫的人生经历与生活背景的研究基础上,对这部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色与演绎方式进行探索,并对这部作品内在的闪光点进行了探讨和挖掘。对于《第四钢琴协奏曲》的研究,不仅出于笔者对这部作品的个人偏爱,更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拉赫玛尼诺夫晚期作品的思想精髓。
[Abstract]:There is no doubt that made the American Russian composer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in the field of creation of success is great.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famous second, his third Piano Concerto, Fourth Piano Concerto but for various reasons did not arouse enough attention. This research tries to demonstrate: Rachmaninoff as one of the last few works. < Fourth Piano Concerto > with other music characteristics and early works, which not only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the late romantic style, also in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modern music features, so that it works with dual style of late romantic and modern music in twentieth Century, its artistic value and research value is the prominent manifes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Fourth Piano Concerto" styl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background of Rachmaninoff's life on the exploration of style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iano Concerto, and this works on the internal flash light is discussed and for mining. "Study on the fourth Piano Concerto", the author of this work not only for the personal preference, more importantly, research and analysis will help u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Rachmaninoff's late works of the essenc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复兴;;冬天和春天里的拉赫玛尼诺夫[J];音乐生活;2011年09期

2 张军;;以合唱交响曲《钟声》为例谈拉赫玛尼诺夫辉煌时期的音乐创作[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3 马慧元;;哈梅林和钢琴作曲家[J];钢琴艺术;2011年08期

4 焦奕博;;来自俄罗斯的悲剧情怀——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风格特征探析[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5 刘丽杉;;浅谈拉赫玛尼诺夫对死亡主题音乐的偏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6 车新春;;俄罗斯的浪漫情怀——拉赫玛尼诺夫的24首钢琴前奏曲[J];音乐生活;2011年09期

7 刘智强;;论肖邦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陈芳;;探中华之乐 求民族之风——中国钢琴协奏曲民族化特征初探[J];音乐大观;2011年05期

9 古汶鑫;;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J];大舞台;2011年06期

10 冯子祥;;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风格——以《“悲歌”三重奏》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康华;;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渌洋;评王羽佳最新拉赫玛尼诺夫专辑[N];音乐周报;2011年

2 记者 刁艳;毕聪与中国爱乐协奏“拉钢二”[N];音乐周报;2009年

3 特派记者 邢晓芳;12场精彩音乐会获观众和媒体称赞[N];文汇报;2009年

4 景作人;沈音大连校区交响乐团初试啼声[N];音乐周报;2009年

5 特派记者 伍斌;上交首演加拿大获“高分”[N];解放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施雪钧;阿什肯纳齐 音乐界已变成国际性世界[N];文汇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杰;为生命谱写最壮丽的赞歌[N];音乐生活报;2010年

8 寇永春;清香妙动山村[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房巍;深圳艺校首开原创音乐会[N];音乐周报;2008年

10 向蓓莉;傅聪的背影[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李涛;陈怡交响乐作品中的“多重结构”解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默也;拉赫玛尼诺夫第四钢琴协奏曲风格特色与演绎的探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薛青;拉赫玛尼诺夫《第四钢琴协奏曲》结构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3 孟晓;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梅芳;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晓莹;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研究与练习提示[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6 杨帆;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演奏之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励成;试论拉赫玛尼诺夫歌剧《阿列科》中“阿列科”的艺术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硕夫;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发展脉络[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9 贾波;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技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瑶;高平《钢琴协奏曲》中支声手法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772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72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2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