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氏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
本文选题:葛天氏音乐 + 中原音乐 ; 参考:《四川文物》2009年05期
【摘要】:从历史记载上来看,葛天氏音乐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活动,具有原始性、朴素性及群众娱乐性。葛天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古葛天氏音乐在宁陵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中原音乐文化的历史源头,从中可以看到葛天氏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乃至对中华音乐的影响。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GE Tian's music is the oldest musical activity in China, which is primitive, simple and entertaining.GE Tian's music is the source of the Chinese nation's music and has pioneering significance.The historical facts of ancient GE Tian's music in Ningling prove the historical source of the music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from which we can see the influence of GE Tian's music on the music of the Central Plains and even on the Chinese music.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杰;;论《聊斋志异》中的儒商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伟菁;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时代诠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张连银;;明代科场评卷方式考——以乡、会试为考察对象[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平原;;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程光炜;;当代中国文学中主体形象的变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3 谢恒山;;探析鲁迅的求学精神和求学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兰馨;;鲁迅与蔡元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常素珍;;论编辑的研究能力[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6 王观泉;;兵燹与弦歌[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7 陈鸿祥;;瞿秋白“用鲁迅名义发表”杂文辨析[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8 白草;;张承志视野中的鲁迅形象[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陈卫平;;我们今天应当如何普及儒学[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六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6 房锐;孙光宪与《北梦琐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利轩;商丘与平遥古城空间形态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静;;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探微[J];丝绸之路;2011年12期
2 吴文瀚;;传承与保护同举,交流与融汇并行——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中原文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李斯;任向阳;;南北面官制对辽朝文化的影响[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06期
4 金鹏;;中原崛起的精神内涵与设计文化的本土化策略[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6期
5 阿强;;深邃的历史 优美的画卷——读高治军先生诗集《诗颂中原》[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7期
6 李娟;;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问题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7 朱汉民;;湖湘文化探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连秀丽;;楚铭所见儒家道德对楚文化的影响[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9 葛明;;文化河南与纪录片的创作[J];新闻爱好者;2011年12期
10 彭学明;;中原大地上的散文风貌与风骨[J];南方文坛;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彩燕;;黑龙江文化特质——中原文化亚文化溯源[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2 杨建华;赵菊梅;;晋陕高原龙山晚期到商代文化格局的变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李金坤;;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渊源六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王彦武;;突出地域特色振兴中原文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特邀报告集[C];2008年
5 王彦武;;突出地域特色 振兴中原文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6 顾亚亮;史欣鹃;;黄河中下游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疗效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徐心希;;从闽越族的汉化看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往和融合[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孙建国;徐振;;网络地图在解读中原文化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9 谈新敏;;中原传统文化与公民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10 汤漳平;许晶;;关于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克俊 记者 宋健;河南省政协携中原文化赴宝岛[N];人民政协报;2008年
2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河南组团赴台推介中原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记者 陈茁;“中原文化港澳行”代表团昨启程[N];河南日报;2009年
4 记者 史家轩;“中原文化新西兰行”代表团启程[N];河南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大庆;“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将如期在台举办[N];河南日报;2009年
6 记者 聂传清 吴亚明;中原文化行走宝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记者 陈茁;“中原文化宝岛行”代表团离郑抵台[N];河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万川明;“中原文化宝岛行”文化高峰论坛成功举办[N];河南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茁;“中原文化宝岛行”代表团离台返郑[N];河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娜 实习生 荆佳;中原文化宝岛行19项活动昨启幕[N];郑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东军;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韩金秋;夏商西周时期中原文化中的北方文化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钟洙;夫余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沈文雪;宋金文学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张欣宏;蒙古族传统家具装饰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王晓文;中国现代边地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宝龙;蒙医学和中医学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王建国;东晋南迁士族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延;基于区位商的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姗;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张春霄;灰色人生[D];暨南大学;2005年
4 薛铭丹;基于区域文化传播的地方卫视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申洋;重塑中原“美”[D];郑州大学;2007年
6 张红恩;论文化兴豫[D];南昌大学;2008年
7 王琳;地域文化在中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8 冯雨;河南新农村民居建筑概念设计与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陈丹;突破与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琳;论豫剧形式的动画片对中原文化的传承[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774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7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