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单声思维控制下的音响结构——郭文景歌剧《夜宴》音响结构技术特点

发布时间:2018-04-21 03:32

  本文选题:郭文景 + 歌剧《夜宴》 ;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摘要】:单声思维控制下的音响结构逻辑,是《夜宴》所有音响技术的核心理念所在。它表现在三个方面:就织体形态来说,单声织体、装饰性支声织体和主调型织体均体现出突出线性逻辑的特点;时值控制系统中不规则变换节拍、避免重音周期性起伏、符合人物形象的节拍设计、板式或速度对位等手段,也与作曲家追求线性逻辑的单声思维相辅相成;在多声技法方面,注重色彩性、音响性的和声意识代替了功能性和声手段,其作用在于调节单声线条的粗细轻重,而复调多表现为在特定戏剧情节中特定主题间的对置,意在凸显各主题"暗示"或"隐喻"的戏剧功能。
[Abstract]:The sound structure logic under the control of monophonic thinking is the core idea of all sound technology. It can be seen in three aspects: in terms of texture morphology, monophonic texture, decorative branch texture and main tone texture all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minent linear logic, and irregular change beat in time-value control system to avoid the periodic fluctuation of stress. The rhythmic design, board type or speed matching, which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 image, are also complementary to the monophonic thinking of the composer in pursuit of linear logic. In the multi-sound technique, the harmony consciousness,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color and acoustics, has replaced the functional harmony method. Its function is to adjust the thickness of monophonic lines, and the polyphony is the contrast between specific themes in a particular dramatic plot, which is intended to highlight the dramatic functions of "hint" or "metaphor" of each theme.
【作者单位】: 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吉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郭文景音乐创作研究概谈[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2 ;第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唯一一部歌剧郭文景:两年等“李白”值得[J];音乐生活;2007年12期

3 阿沫;;探索、创新永无穷期——访音乐家郭文景[J];乐器;2007年01期

4 陈艳涛;;郭文景的幸福:身边睡着喜欢的人[J];新世纪周刊;2008年01期

5 伦兵;;专场民乐音乐会周末登台——郭文景:让一种乐器发出N种声音[J];北方音乐;2006年12期

6 游(日韦)之;许晓明;;《诗人李白》:郭文景的“音乐丹青”[J];歌剧;2007年11期

7 居其宏,王安国;找回“状态”:当代歌剧的戏剧支点─—评郭文景独幕歌剧《狂人日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8 徐梅;;郭文景 我的野心是越写越好[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8期

9 李吉提;;“侧身西望长咨嗟”——郭文景民乐作品音乐会述评[J];人民音乐;2008年05期

10 韩钟恩;新音乐的时段标识与家族类别——从郭文景的音乐创作谈起[J];人民音乐;199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元;;多彩的文化画卷——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世界民族音乐[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于润洋;;从交响音乐鉴赏谈音乐的特性——在全国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上的学术报告[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卢广瑞;;交响音乐的结构、图形欣赏法教学的应用研究[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邹敏;;浅淡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家长的几点建议[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紫茵;郭文景:从本乡本土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3年

2 音;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亮点人物——郭文景[N];文艺报;2003年

3 紫茵;“红”与“黑”不单是颜色[N];音乐周报;2003年

4 刘晓倩;山水在歌唱[N];音乐周报;2006年

5 紫茵;江山多娇蜀道难[N];音乐周报;2007年

6 唐若甫;从桃园到长江的遐想[N];音乐周报;2010年

7 裴诺;忙碌的闲人[N];音乐周报;2010年

8 瓦格纳中国协会秘书长、音乐评论家 刘雪枫;这不是李白,也不是歌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解嵋;很中国,,也很现代[N];中国艺术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刁艳;世界舞台摆夜宴[N];音乐周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艺苗;潘德列茨基早期作品中的复调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2 赵礼;萌芽·弥撒·基因·遗传[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徐志博;音响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梁啸岳;音乐沉寂[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5 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6 冯欣欣;序列理念的笃行者——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钢琴曲I-XIV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陆栋梁;湘桂走廊丧葬仪式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怡;象征与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钱仁平;1/4音作曲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10 符译文;希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皇甫庆玲;郭文景《戏—为3付铙钹和嗓音而作》乐曲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2 李昂;沿袭与创新[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3 吴泽琴;《金陵祭》的调式化和声与织体形态探析[D];西南大学;2012年

4 朱慧;瓦列兹“双棱体”的音高组织及音响结构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周博;郭文景交响乐《蜀道难》复调技术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汪恋昕;大提琴协奏曲《黎明》作曲技法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张泽艺;何训田《梦四则》创作技法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樊希;论卢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音色、音响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高筱卉;琵琶传统文曲隐结构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10 白超;声响自然—对话山水[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780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80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7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