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民族审美心理对中西音乐结构思维差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1 16:23

  本文选题:民族审美心理 + 中西音乐 ; 参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摘要】:音乐结构思维是由所属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的影响所决定。崇尚中和之美的中国人在审美心理中多惯于以平和、渐进、渐变的心理趋向审视、接受事物,不喜欢新异、突变的普遍心态。相应其表现为旋法多平和、蜿蜒、渐进,音乐结构思维突出音乐的统一性,相对于西方音乐结构思维的注重矛盾冲突的"对比前提下求统一"的特征,中国音乐结构思维表现为淡化矛盾性的在"统一的前提下求对比"。
[Abstract]:Music structure think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national thinking mode and the influence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The Chinese people who advocate 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are accustomed to the general mentality of peace, gradual and gradual change, acceptance of things, dislike of new and different, and sudden change in aesthetic psychology. Accordingly, its manifestation is more peaceful, winding, gradual, musical structure thinking highlights the unity of music, compared with the Western music structure thinking focus on the contradictory conflict of "unity under the contrast" characteristics. The thinking of Chinese music structure shows as desalination of contradiction and seeking contrast under the premise of unity.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萍;;浅析《吕氏春秋》蕴含的文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祁家能;;从“文化”到“文化生产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迟成勇;中华民族精神价值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2期

5 张立丹;张希玲;;拟亲属称谓习俗的文化功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6 罗秋雨;;由“法语保护主义”引发的对汉语汉字地位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期

7 林滨;从伦理道德视角,试析儒家与基督教两种人性论的不同预制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夏清;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9 李智勇,樊宝敏;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龚怡祖;从“李白现象”看教育创新之路[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吕淑梅;魏珍珍;;观照包装设计文化[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徐送迎;;试论《风》之始“二南”与《关雎》[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治安社会化思想与模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熙民;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的形上感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谢军;对我国人生信仰几个问题的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晓钢;论网络时尚对青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其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方远平;多元文化空间冲突与融合的理论分析与区域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岚;张心(氵山一王攵)与《伪书通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农时敏;文化视角中的中美广告语言及其对比[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叶茜;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游春嫦;中国汉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发明;语文学科性质的演绎与汉语文教育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诺;;音乐审美中民族心理的探胜——读林华《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J];人民音乐;2011年09期

2 贾旭阳;;赵元任声乐作品之探究[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3 陈华强;;音乐的多元性及其价值认同——对百年来若干音乐论争个案的反思[J];文艺研究;2011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兴德;赵延君;;关于中西音乐传统之差异的初步比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史娜;中西合壁走向多元化[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2 吴丽萍;中西音乐审美差异的思考[N];福建日报;2000年

3 倪蔚薇;中西音乐的自由对话[N];无锡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裴诺;刘欢高谈爱乐观[N];音乐周报;2004年

5 黄小驹;澳门国际音乐节:20年坚持换来成熟品牌[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记者 徐松兰;深圳原创交响获专家好评[N];深圳商报;2010年

7 伍斌;民族音乐“交响化”引发争议[N];河北日报;2006年

8 宋莹 胡菁玲;“太古遗音”走近海外学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9 刘冰 译自《纽约时报》;美评论家对谭盾、盛宗亮新作褒贬不一[N];音乐周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张婷;“马蜂窝”外“天高云淡”[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芳;论丁善德早中期钢琴音乐的中西音乐文化因素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肖杨新;音乐文化精神观照下的中西音乐美学基本思想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苗佳;唐代琵琶艺术的历史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闫菁;对理查德·克劳斯《中国的钢琴与政治:中产阶级为西方音乐的抱负与奋斗》的译介和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5 韩雪静;建国十七年中国声乐艺术“土”“洋”之争的历史回顾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傅强;论刘天华在二胡教学方面的历史贡献和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张迎;由音乐词汇译名所引发的思考[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8 李兰晶;丁善德两首新疆舞曲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骏浩;新音响语境下的中西交融[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10 李艺楠;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钢琴伴奏谱)》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3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83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7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