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偏音在民族钢琴语汇中的存在方式
本文选题:五声音阶 + 偏音 ; 参考:《中国音乐学》2009年02期
【摘要】:中国民族风味钢琴创作中,民族旋律风格与西方功能和声体系之间的诸多矛盾,集中反映在五声旋律及和声结构中偏音的处理方式上。本文尝试从"旋律中偏音的处理方式"与"和声语汇引入偏音的合理途径"两方面,对民族化和声中的偏音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希望对中国钢琴语汇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Abstract]:I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piano,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national melody style and the western function and harmony system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rtial sound in the pentatonic melody and the harmony structu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ssify and summarize the problem of deviant tone in nationalized harmon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skewness in melody" and "the reasonable way of introducing skewness into harmony", hoping to be of benefit to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Chinese piano vocabulary.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附中;
【分类号】:J62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夺;;黄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创作特征[J];北方音乐;2009年07期
2 邵良柱;;五本和声教材对属七和弦应用理论的比较[J];北方音乐;2010年02期
3 盛霞;陈昌文;;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几点构想[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杨丽莉;;论黄自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和声运用特征[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5期
5 倪俊杰;;论合唱中和弦的音准[J];大家;2010年20期
6 魏扬;;和声分析中的“变化音”解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陈惠玲;;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的和声配置研究[J];大舞台;2010年05期
8 黄泽盛;;和谐交响——杜兆植先生的交响诗《风雪·万里·家国》赏析[J];电影评介;2009年18期
9 陈倩妮;;浅谈《枫桥夜泊》演唱的艺术表现[J];大众文艺;2010年20期
10 李向京;;和声在民族风格歌曲伴奏中的运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颜双莉;;对和声教科书里 将“属十一”、“属十三”和弦列为高叠和弦的质疑[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妍冰;;以“应用为本”构建高师和声教材新体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4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焱;米约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本体分析与演奏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越;论钢琴伴奏教师的能力与艺术修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欣廷;尚德义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禹晓;关峡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郭慧颖;我国乐理书中的三种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7 宫佳妮;朱广庆早期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创作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董珊惠;勋伯格《第四弦乐四重奏》十二音序列技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金玲;试析“宫角轴”理论在我国音乐创作中的运用[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田玉卉;斯克里亚宾《狂喜之诗》音乐分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嘉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化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2 王红;浅谈《基本乐理》中的民族调式[J];殷都学刊;1991年04期
3 迟冰;;萧友梅钢琴语言的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学;2009年03期
4 王雪辛;;中国赞美诗曲调民族化和时代精神[J];金陵神学志;2002年01期
5 张承龙;试论民族调式中异调和声配置手法的理论基础[J];吉安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6 庄素霞;;试论解放前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J];艺术教育;2008年02期
7 袁里;演唱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J];人民音乐;1963年Z1期
8 邵红菱;;探索水粉画民族化的启示——陈志华风景画新作观后[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年02期
9 聂作平;冉庄诗歌品质散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史建华;论美声艺术的普及[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武;;论社会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依据[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2 刘瑰洁;;中国经典文化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皮影戏在动画中的数字化再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张田田;;中国动画缘何“失语”——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动画发展策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金春笙;;论译诗神似——管窥丁尼生《鹰》的两篇译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杨勇;;对位法还是复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龚琦芳;徐进波;;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民族化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童忠良;;论音体系与各民族的音阶——兼论世界民族音乐在乐理教学中的定位[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牟学农;;浙江畲族民歌的旋法特征及其调式属性[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曹晖;;思南、德江土家族傩堂音乐初析[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房立岩;李林森;孙岚;;中国传统音乐疗法及现代音乐治疗的发展[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德增;《小提琴五声音阶体系》[N];山西日报;2000年
2 记者 蔡锋;证监会稽查民族化工[N];国际金融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薛景照;民族化工被“遗弃”的前前后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草山;国际化与民族化[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5 记者 尹涛;证监会通报批评民族化工[N];中国证券报;2001年
6 泰尔;五声音阶选自《小宇宙》[N];音乐周报;2002年
7 杨再舜;吴剑锋;质疑汽车工业民族化[N];中国商报;2002年
8 翟际栋;民族化肥产业呼唤“精锐部队”[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9 ;“舶来品”与民族化[N];中国体育报;2001年
10 胡智锋;对影视戏剧民族化的思考与探求[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3 黄苏瑾;中国动画剧作的民族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鼎;交响[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5 许扬宁;许常惠现代风格室内乐作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王伯勋;油画·民族化[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宋奕;影像江南[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9 谭有进;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王萃;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芬;略论语文教育民族化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铮;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问题论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姚三军;不同时期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民族化技法的衍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岩;中国钢琴曲创作的民族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路阳;试论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民族化[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蓓;中国民族歌剧的历史发展概述与现状反思[D];厦门大学;2009年
7 肖怡;光电声影中的本土变奏[D];南昌大学;2007年
8 杨树远;土默特右旗地区山曲儿的形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斌军;论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民族化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静苇;五声性多宫综合现象与实践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788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8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