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京昆艺术嗓音声音形态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4 12:37

  本文选题:京剧 + 昆曲 ; 参考:《音乐探索》2009年02期


【摘要】:嗓音声学研究表明:无论何种歌唱类型,其嗓音音质的优劣均能够通过歌手的声谱示出。本文主要通过应用丹麦BK2260型声学测量系统和BK3560C型Pulse多分析仪系统,参照美声唱法优秀嗓音评判"歌手共振峰"特性,在我国京剧和昆曲演员的嗓音中去探寻是否也存在"歌手共振峰"。通过对京昆唱法不同行当、不同唱腔演员的声音样本提取频谱进行同步分析与研究,发现在京昆优秀演员的歌声中,普遍具备"歌手共振峰"现象。京剧优秀演员的"歌手共振峰"主要出现在2500—2800Hz之间,音质丰满、富于穿透性;昆曲优秀演员的"歌手共振峰"主要出现在2200—2600Hz之间,音色明亮、声谱规律。
[Abstract]:The voice acoustics research shows that no matter what type of singing, the sound quality of the voice can be shown by the singer's sound spectrum. In this paper, by using Danish BK2260 acoustic measurement system and BK3560C Pulse multi-analyzer system, we judge the characteristic of "singer resonance peak" by referring to the excellent voice of Bel Canto. In the voice of Chinese opera and Kunqu opera actors 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is a "singer resonance peak." Through the synchronous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frequency spectrum extraction of the sound samples of the actors in different professions and different vocals of Jingkun singing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phenomenon of "singer resonance peak" is common in the singing of the excellent actors in Jingkun. The "singer resonance peak" of the excellent actors of Beijing Opera mainly appears between the 2500-2800Hz, the sound quality is plump, rich in penetration, and the "singer resonance peak" of the excellent Kunqu opera actor mainly appears between the 2200-2600Hz, the timbre is bright, the sound spectrum is regular.
【作者单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基金】:2005年度文化部国家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05CD076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于善英,池万刚;歌声中“颤音”和“嗓音共振峰”相互关系的声学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滑静;论京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志平;;独具魅力的技艺合成体——论戏曲脚色[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根亮;《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武汉大学;2005年

4 朱俊玲;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6 冯卓慧;商周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邵晓洁;楚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张雯;图像与文本之距[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蔚;跨越性别的艺术创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妍琳;中国戏曲与市场流变[D];东南大学;2004年

3 刘德宾;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涂茜;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发声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志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党桂梅;史家道情皮影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屈歌;歌唱声学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8 都本玲;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刘畅;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传承[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立平;民族唱法及其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钟育乔,杨蕾,白堡伦;浅谈声乐中颤音的生物物理机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莉;;京剧《贵妃醉酒》与民族歌曲《贵妃醉酒》声韵美之比较[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2 谢文华;;京胡漫谈[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3 李祖铭;;开发京胡仿生皮之我见[J];中国京剧;2010年01期

4 吕琳;;论声乐演唱中苏州吴文化之体现[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曹家为;;千灯情思(大奖)[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2011年04期

6 葛逊;;美哉·千灯[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2011年04期

7 叶庆瑞;;有一盏灯亮着,等你[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2011年04期

8 唐付林;;百媚千灯[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2011年04期

9 康世玉;;京胡传统定调法新说[J];中国京剧;2010年04期

10 顾彩萍;;千灯人家[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炜;;谈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王正明;;川剧唢呐曲牌及其运用[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向良元;;让丝弦锣鼓走出山门追随时代[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向良元;唐e,

本文编号:1843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843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