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师与史诗——以史诗《亚鲁王》为个案
本文选题:歌师 + 史诗《亚鲁王》 ; 参考:《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歌师是史诗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传统社会中的无文字民族而言,没有歌师就没有史诗的存在。但是,对于同一个题材的史诗,每个歌师又因其阅历的不同,他们之间所唱出来的文本和音乐唱腔都会形成不同的艺术个性。为此,本文根据已经申报成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苗族史诗《亚鲁王》"作为对象,结合田野调查的相关资料,借鉴"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架构,从史诗《亚鲁王》的传承人、故事内容和音乐形态三个方面入手,就这部史诗的音乐文化形态进行初步的阐释。
[Abstract]:The songwriter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epic inheritance. For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without characters, there is no epic without the songwriter. However, for the epic of the same subject, each songwriter will form different artistic personality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experience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Miao epic "King of Yalu", which has been declared to be a successful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data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usic Anthropology". Based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inheriting person, story content and music form of the epic King Aru, this paper gives a preliminary explanation of the musical culture form of this epic.
【作者单位】: 安顺学院艺术学院;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基金】: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史诗《亚鲁王》音乐研究(立项号:13YJC760055)阶段性成果 2013年立项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史诗《亚鲁王》的搜集整理研究”(立项号:13BZW172)阶段性成果 2012年贵州省基础教育课题:民族地区基层学校与民间音乐传承研究——以紫云自治县为例(立项号:2012B3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静波;;《聊斋志异》子弟书初探[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吴筱颖;;小品式喜剧与大众的狂欢 从《我爱我家》谈“英达情景喜剧”的特色[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姚颖;清代北京说唱文学的发展特点及研究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夏大平;;民族史诗的现代展演——以苗族古歌的创意开发研究为个案[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王益;;苗族银饰中的女性关怀意识——基于一种美学价值的简要考察[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6 庞兴华;;徐州琴书的历史与艺术价值[J];大众文艺;2010年18期
7 胡龙;;二胡演奏视阈下的扬琴伴奏探析[J];大众文艺;2012年10期
8 潘承玉;古代通俗小说之源:佛家“论议”、“说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孙航;梁勇;;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的音乐学分析[J];歌海;2011年02期
10 曹端波;;苗族古歌中的婚姻伦理与规则——以黔东南清水江苗族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士苗;;论苗族文学中的生态审美观[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旭东;北京评书的书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关意宁;在表演中创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张晓松;历史文化视角下的贵州地方性知识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刘岩;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化中国想象[D];北京大学;2008年
9 樊庆彦;古代小说与娱乐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顾迎新;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丽;黔东南《苗族古歌》“数字”原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媛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情景喜剧[D];云南大学;2010年
3 梁勇;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音乐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丹;绍兴莲花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王娟;“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大会”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6 王思思;城市环境设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杜卓;苗族古歌的社会功能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8 王媈;清末相声的产生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李志勇;黔东南苗族斗牛文化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10 黄菁;苗族装饰图案色彩构成解析及应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琼;胡菲莉;李友玲;颜家佳;;苗族歌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内涵[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江水莲;金湖奇葩——泰宁梅林戏音乐初探[J];三明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李庆荣;;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的音乐形态[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4 田世高;土家族音乐形态论[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唐小凤;;中国民间音乐阶层分析对音乐形态划分的影响[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熊小玉;邹昊;;江西新干“莲花落”音乐文化形态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吕琳;;论吴歌的地域特色[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王耀华;;论“腔韵”[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万永仙;谢成林;张善维;;江上侗歌研究(部分选登)——以贵州从江巨洞侗寨为例[J];魅力中国;2010年04期
10 伍国栋;;音乐形态 音乐本体 音乐事象——与研究生讨论民族音乐学话语体系中的三个关键术语[J];中国音乐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晓荔;;谈谈壮族歌师歌手壮文培训班的教学[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霍长和;;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评歌剧《苍原》的音乐[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春阳;;对民间歌曲生存与流传的文化学思考[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黄中祥;;哈萨克英雄史诗传承人研究[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5 孙瑾;;十年磨一剑 锋从谨严起——《史诗〈江格尔〉校勘新译》的价值探析[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6 角巴东珠;;略谈青海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研究[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尤海燕;;浅论宋江形象的悲剧性[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滕兰花;;浅论侗族大歌在现代传播背景下的传承与发扬[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红梅;;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完美结合——浅谈二人台音乐中蒙汉文化交融[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韦琴琴;;屈原《涉江》与古骆越区域诗歌、风物的演变[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文臻 刘春芳;音乐博士与民间艺人密切合作[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白烨;悲壮的英雄史诗[N];文艺报;2000年
3 黑龙江省公安厅 陈大成;共和国警察的英雄史诗[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黄道钦;“畲族歌师”蓝兴杰[N];福建日报;2004年
5 杨匡汉;马嘶鸣心而过[N];文艺报;2006年
6 李磊;《江格尔》 回响在草原深处的英雄史诗[N];西部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立强;甘肃日报:发掘“红色会宁”英雄史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8 斯钦巴图;英雄史诗《江格尔》与“江格尔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康启昌;关怀民生百态的大胸怀[N];文艺报;2010年
10 首席记者 潘黎明;英雄史诗《汉侯班超》[N];喀什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宇京;狂欢的灵歌[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板俊荣;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7 额尔敦;《江格尔》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斯琴;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萨满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伍维曦;纪尧姆·德·马肖的《圣母弥撒》[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红宇;当代湘西苗族歌师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郭婧;广西平果县嘹歌音乐形态调查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3 谢丽萍;连城道教科仪音乐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楚亚丽;山东成武民歌演唱风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巨川;英雄史诗题材影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雪瑞;人类学视野下彝族英雄史诗的解读[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光明;彝族英雄史诗《俄索折怒王》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
8 袁瑾;水陆法会音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9 林琳;山东聊城八角鼓音乐形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延泓;南北高洛宝卷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1849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84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