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扩散性质的反思——关于西方音乐在中国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的思考
本文选题:西方音乐 + 中国近代音乐 ; 参考:《音乐创作》2013年06期
【摘要】:不断地向外扩散是文化存在的方式之一,当西方音乐文化生成并不断向外扩散时,由于各种原因,不同学者对西方音乐扩散的性质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分析,论证西方音乐文化向中国的扩散不是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不是"被动"的接受。近代中国音乐文化处于转型时期,要从传统走向现代化,必须借鉴西方。西方音乐扩散到中国是进步人士的"主动"选择。而由此选择的西方音乐参与了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创造,所以近代的中国音乐文化有一部分也应该属于中国人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术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西方音乐,这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家借鉴西方音乐文化的成果来达到实现中国音乐现代化的目的。
[Abstract]:Continuous outward diffusion is one of the ways of cultural existence. When western music culture is formed and continuously diffused,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nature of western music diffusion for various reasons. Through analysi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spread of western music culture to China is not imperialist cultural aggression, not passive acceptance. Modern Chinese music culture is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in order to move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zation, we must draw lessons from the West. The spread of western music to China is an active choice for progressive people. The Western music selected from this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modern music culture. Therefore, some of the modern Chinese music culture should also belong to the Chinese-style western music created by the Chinese using western composing techniques. This i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music by using the achievement of western music culture for reference by Chinese modern musicians.
【作者单位】: 晋中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高士杰;;“向西方乞灵”新解——接着蔡仲德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宫宏宇;;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开创(下)[J];音乐研究;2007年02期
3 汪申申;关于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问题的两点思考[J];人民音乐;1999年08期
4 郑苏;质疑“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对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思想两个最基本概念的再思考[J];人民音乐;2001年01期
5 杜亚雄;中西音乐及“全球化”[J];人民音乐;2001年07期
6 罗传开;;对中国音乐进行动态分析的有关概念[J];音乐艺术;1992年01期
7 戴嘉枋;李叔同——弘一法师的音乐观及其学堂乐歌创作[J];中国音乐;2002年01期
8 管建华;新音乐发展历史的文化美学评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慧;;维拉·洛勃斯钢琴作品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梅晓娟;周晓光;;利玛窦传播西学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坤舆万国全图》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孙晨荟;;一本珍贵的藏文天主教歌谱《Chants Religieux Thibétains》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孔夺;;黄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创作特征[J];北方音乐;2009年07期
5 薛婷;;阿斯特·皮亚佐拉的手风琴曲《遗忘》探微[J];北方音乐;2011年01期
6 张雯霞;;基督教音乐文化在兰州的发展状况[J];北方音乐;2011年03期
7 刘戈;雷婷;;谈赵元任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J];北方音乐;2012年01期
8 李晓红;俞菁;杨石;;新疆高等音乐教育中双语音乐教学尝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刘清明;欧璐莎;吕世民;;民族的旋律 世界的心声——帮助学生开启《世界民族音乐》学习之门的措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10 范瑾;;隋唐时期西域音乐家来历考证[J];沧桑;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泓;;5—14世纪西域音乐舞蹈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影响[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2 金世余;;我国近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之影响管窥[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邓波;;中国1949年以前的和声与对位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7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晶;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晶;桑桐《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艺术价值和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莹;学堂乐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曦;论由中国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与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卿武明;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作曲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邢岚枫;黄自《思乡》的歌曲分析与演唱提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禹晓;关峡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俊;学堂乐歌富国强兵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赵璞;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9 姚益锋;西方音乐的扩散[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10 梁亮;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交响音乐创作之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明春;;蔡仲德为什么要“向西方乞灵”——纪念蔡仲德先生逝世五周年[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王立新;“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3 廖辅叔;王韬与西洋音乐[J];音乐研究;1984年02期
4 张静蔚;近代中国音乐思潮[J];音乐研究;1985年04期
5 汪申申;关于音乐学研究方法的两点随感[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6 李士钊;关于中国二三十年代音乐教育情况的片断回忆[J];齐鲁艺苑;1981年01期
7 何兆武;历史学两重性片论[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8 蔡良玉;西方对音乐史学的反思和我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9 周凯模;中国人如何研究西方人的音乐历史——研究者的再定位及其方法拓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郑苏;中国音乐在美国与加拿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艳菊;从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看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J];艺术探索;1997年03期
2 管建华;东西方音乐的相遇:融合与分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郭莹;出路在于“向西方乞灵”吗──关于“中国音乐出路的人本主义思考”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乔云;西乐之奇葩——西方早期复调音乐及其对西方音乐的意义[J];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林溪漫;;从文化根源阐释中西方音乐的基本思维方式与审美特征[J];东南传播;2005年02期
6 宋梦书;;俄罗斯音乐与其文化[J];青年文学家;2006年01期
7 王丽娟;;从肖邦的创作看西方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Z2期
8 关景;;五线谱之前[J];音乐生活;2006年03期
9 朱芳;;中西音乐融合之民族音乐的发展——黄自与青主[J];考试周刊;2007年40期
10 姚亚平;;什么是音乐学分析:一种研究方法的探求[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榛;;西塔尔琴与西方音乐的相遇——印度音乐家拉维•香卡[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汤亚汀;海伦·迈尔斯;;民族音乐学最近二十年的方向[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3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林华;;复调感的获得[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谦;;“世界音乐的若干问题及美国世界音乐教育”讲座纪实[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6 李红蕾;;“母语”的回归——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吴兴德;赵延君;;关于中西音乐传统之差异的初步比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李渝梅;李方元;;走出另一种封闭——对近代主流音乐学术传统的追问[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10 刘沛;;世界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学[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学军;科技进步对西方音乐的影响[N];音乐周报;2000年
2 马跃;西方音乐的源头[N];音乐周报;2001年
3 张佳林;“有意思吗”之中外之别[N];音乐周报;2010年
4 陈其钢;对当代西方音乐现状的思考[N];音乐周报;2004年
5 杨燕迪 冯磊;立足中国的西方音乐研讨盛会[N];音乐周报;2005年
6 张伯瑜;民族音乐:要现代也要传统[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鲁成文;是音乐造就了德国,还是德国造就了音乐?[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马跃;漫话西方音乐——犹太的宗教与音乐[N];音乐周报;2001年
9 马跃;希腊与音乐[N];音乐周报;2001年
10 李蕾;校园音乐何时找回自己的旋律[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晓冬;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4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苗;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许志斌;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益锋;西方音乐的扩散[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伦晓虎;西方音乐的“全球化”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关系[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3 徐冰;从“外在显露”到“内在潜存”[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黎家棣;古代阮舆现代阮的比较[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武素霞;西方记谱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叶贝;二十世纪西方音乐“拼贴”技巧初探[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李烨;追寻崇高—剖视西方十九世纪音乐中的英雄锚摹[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乔云;永恒的回响[D];西安音乐学院;2006年
9 陈园;对二胡艺术走向世界问题的探讨[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10 徐阳;近代中国人接受西方音乐的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863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86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