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伎对宋代音乐传布及风尚的影响
本文选题:乐伎 + 宋代词曲 ; 参考:《中国音乐学》2009年02期
【摘要】:宋代乐伎对音乐的传播发展影响极为巨大,这不仅体现在其演唱演奏及与文人雅士的交往活动中,也体现在其审美选择所投射的宋代音乐文化之中,如对宋代词曲创作的影响等。宋代的商业活动和勾栏瓦肆,对乐伎活动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持。
[Abstract]:Music play in Song Dynasty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music, which was not only reflected in its singing and playing, but also in the music culture of Song Dynasty projected by its aesthetic choice. Such as the Song Dynasty song creation influence. The commercial activities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Gobang Waxi provided material support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geisha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孟衡;;上党古赛仪典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学元;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齐浚;明清社会思潮与人情小说性爱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秋娟;李渔家班与李渔戏曲创作、戏曲理论间的互动[D];扬州大学;2006年
2 李佳蔚;唐代妇女出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3 巩凤涛;乐籍制度下传播与小调的“同宗”现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陈凯丽;南京明代艺术特征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曹萌;山东琴书唱腔音乐体制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诗坛三女杰[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5年S1期
2 杜兆彬;《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是妓女[J];殷都学刊;1985年03期
3 杨伟立 ,胡文和;前后蜀宫廷中的音乐歌舞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4 倪文渊;略说“琵琶女”的三重悲剧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5 陈定荣;堆塑瓶论[J];南方文物;1986年02期
6 秦方瑜;千年唐音鼓乐 民族文化和融——王建墓石刻伎乐群鼓源释[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唐长寿;乐山麻浩崖墓研究[J];四川文物;1987年02期
8 ;克孜尔“音乐洞”伎乐壁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9 胡文和;四川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西方净土变”[J];四川文物;1989年01期
10 王正 ,李景祥;唐代妇女诗作简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庄壮;;甘肃炳灵寺石窟第169窟佛背光乐伎研究[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彦英;惊世之作《矾楼夜市》[N];北京日报;2001年
2 新航;河北风景名胜从A到Z[N];河北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徐骥;“蜀国弦”有望复活[N];四川日报;2002年
4 ;44种古乐器走下敦煌壁画[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杨坤;“北周安伽墓门额石刻图案”摭隐[N];中国文物报;2004年
6 严肃曹;永陵国宝将回家[N];四川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虹霞;由汉至唐西域乐舞的传入及其传播特点[D];河南大学;2003年
2 汪莹;山东传统筝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海燕;舞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63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96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