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山曲及其唱法研究
本文选题:山西民歌 + 山曲 ; 参考:《中国音乐》2009年02期
【摘要】:"山曲"在山西民歌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歌种,其曲调高亢、嘹亮,优美动听,其语言朴实、真切,生动感人。它和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结合的十分紧密,是历代劳动人民心声的流露与生活和历史的真实写照。且充满了黄土高原的山野风和黄河儿女发自心底的深情。可以说它是山西民歌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研究价值。本文拟从山曲的历史背景;山曲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山曲的语言特色;山曲的音乐特点;山曲的演唱特点五个方面,对以河曲为中心的晋西北的"山曲"予以理论和实践的学术论证。基于水平有限,不足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切望各位老师学者和专家们给以批评和指正。
[Abstract]:"Shan qu"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ongs in Shanxi folk songs. Its tune is loud, loud and beautiful, and its language is simple, real and vivid. It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life of the laboring people in past dynasties, and it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aspirations of the laboring people in the past dynasties and the true portrayal of life and history. And full of the Loess Plateau mountain wind and the Yellow River children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It can be said that it is the best in Shanxi folk songs, with a very high artistic grade and research value.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ountain mus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untain music and people's life,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music, the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music, the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music, This paper giv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rgumentation to the "Mountain qu" of Northwest Shanxi with Hequ as the center. Based on the limited level, shortcomings and shortcomings are unavoidable, I hope that teachers, scholars and experts to criticize and correct.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铨剑;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李道琳;论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与歌唱教学的形象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石月婷;;师范院校声乐课程设置探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吴蔚;;论张权的声乐艺术表演风格[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5 章军华;汤显祖《邯郸记》曲牌唱腔音乐意义[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邹淑珍;浅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3期
7 王晓平;;西北地区传统音乐的文化生态及发展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李宝山;于秀慧;;内陆和东部民营企业发展比较及其文化原因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廖明旗;;论中国民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王超慧;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戴宁;太湖地区民间信仰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5 高静;建筑技术文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8 章华英;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王清雷;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1年
2 李力;关于中国歌剧中音乐形象塑造的几个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莉;广西汉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小宁;20世纪中国歌剧对戏曲诸因素的吸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小刚;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忠林;略论战国文化的分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t,
本文编号:2046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4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