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解读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

发布时间:2018-06-21 20:52

  本文选题:李斯特 +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 ; 参考:《山西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弗朗兹·李斯特,天才的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音乐代表。他一生追求自由和平等,在艺术创作上始终赋有革新精神。这位杰出的匈牙利人把钢琴技术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用钢琴创造出了难以想象的管弦乐效果。他创作的钢琴音乐热情、宏伟而又富于诗意的描绘,对十九世纪晚期及未来音乐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李斯特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其强烈的民族色彩和大胆的技术创新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是他的十九首狂想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表达了作曲家内心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和思念,集中体现了李斯特雄辩的、炫技的创作理念,是各种高难度钢琴技巧和深刻音乐内容完美结合的产物之一。 本文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有关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文献调研,结合亚科夫·米尔什坦等几位诠释李斯特作品的具有代表性人物的著作和笔者自身在钢琴演奏方面的体会,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这部作品。全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李斯特的成长经历、朋友圈和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出发,对李斯特的生平及贡献进行综述;第二章是对该曲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旋律以及织体等的音乐本体分析;在第三章,通过前一章对音乐本体的分析,总结出曲中蕴含的独特的艺术特征,主要针对浓郁的民族性、令人震憾的交响性及变奏手法的巧妙运用展开探究;第四章通过对作品的钢琴技术分析和对我校本科钢琴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归纳该曲弹奏中的主要技术难点,试图结合笔者自身实践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笔者力求从多方面分析解读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希望此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钢琴研究者开阔思路,除了对李斯特钢琴音乐的炫技性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外,也对李斯特钢琴文献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有更多、更系统和更为完善的研究。
[Abstract]:Franz Liszt, genius Hungarian pianist, composer, conductor, critic and music activist, representative of typical Romantic period. He pursues freedom and equality all his life, and always innovates in his artistic creation. The outstanding Hungarian developed piano technology to an unparalleled level, greatly enriched the musical performance of the piano, and created unimaginable orchestral effects with the piano. His passion for piano music, grand and poetic depiction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in the future. Liszt's nineteen "Hungarian Rhapsody" is unique in the world music world with its strong national color and bol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Hungarian Rhapsody No. 12] is one of his nineteen Rhapsody songs. It expresses the composer's infinite love and yearning for the people of the motherland, embodies Liszt's eloquent and dazzling creative idea, and is one of the products of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various difficult piano techniques and profound music contents. This paper takes Liszt's "Hungarian Rhapsody No. 12"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bout Liszt's Hungarian Rhapsody, Based on the works of Yakov Milshitan and other representative figures in Liszt's works and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in piano performance, the author deeply analyzes this work.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summarizes Liszt's life and contribution from social background, family background, Liszt's growing up experience, circle of friends and romantic thoughts at that time. Music Noumenon Analysis of Modality, Harmony, Melody and texture; in the third chapt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sic Noumenon in the previous chapter, the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contained in the music are summarized, which are mainly aimed at the rich nationality. Chapter four summarizes the main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playing the music by analyzing the piano technology of the works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piano in our university.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views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practice.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Liszt's "Hungarian Rhapsody No. 12" from many aspects, hoping that this article will serve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attract more piano researchers to open their minds. In addition to the detailed and in-depth study of Liszt's piano music, there are more, more systematic and more perfect researches on the rich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value contained in Liszt's piano literature.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芳;;试析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2 童师柳;;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调性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崔东伟;;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中的民族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李晓丹;;论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的民族性[J];北方音乐;2011年05期

5 周晨;;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三首》的演奏艺术[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6 吴岩;王迎馨;;从《匈牙利狂想曲》看李斯特的宗教音乐观[J];艺术研究;2008年04期

7 陈瑾;;《匈牙利狂想曲》与吉卜赛音乐文化的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1年04期

8 黄芳;;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演奏艺术[J];电影文学;2009年18期

9 王献鹏;李静敏;冯艳;;影片《李斯特狂想曲》的观后感[J];电影评介;2006年21期

10 娄晨;;解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NO.11[J];成才之路;2010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晓琮;;从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与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看我国的对外贸易选择[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王宏玉;;实证学派——刑事政策合理化的发展[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5 任康民;肖挺;;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的作用[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蒋伏心;;十九世纪初反亚当·斯密理论的现实思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王宏玉;;实证学派——刑事政策合理化的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夏吉先;;犯罪源头·学科体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亟待研究的课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王牧;赵宝成;靳高风;;坚持科学的刑事政策观[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王牧;赵宝成;靳高风;;坚持科学的刑事政策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倪合一;李斯特杆菌病及其防治[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张立国;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N];信息时报;2000年

3 仲衍文 小莉;常柴与英国李斯特战略合作[N];常州日报;2008年

4 陈继培;慎防“李斯特病”[N];广东科技报;2000年

5 郭松民;呼唤中国的李斯特[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吴丹;李斯特,钢琴家眼中的“魔鬼”与“天才”[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陈兴良 周光权;名师名作 惠及吾辈[N];法制日报;2001年

8 宋学军;我们与外国选手只差那一点点[N];音乐周报;2005年

9 记者 周国和 通讯员 萧烈南;“龙岗艺术季”昨日开幕[N];深圳特区报;2006年

10 周兴维;李斯特当年的远见[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亚丽;维特经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线文;晚清重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徐正祥;市场的自由与自主[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工业化考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D];复旦大学;2007年

7 韩乐;用于食品中李斯特细菌检测的纳米微悬臂梁传感器技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韬;李斯特《第二匈牙利狂想曲》之诠释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雪;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娇;从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音乐语言中看其民族元素的运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芳;论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智聪;邓小平与李斯特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比较[D];河北大学;2010年

6 张小玲;李斯特交响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童师柳;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谭峗;关于李斯特两首歌曲的艺术特征[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9 陈青;李斯特《旅行岁月》之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10 谭辉;试析李斯特标题交响乐中的哲理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49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49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7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