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学堂乐歌”对我国现代国民音乐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17 19:52
【摘要】:"学堂乐歌"作为本世纪初极具时代特色的一种产物,其本质和宗旨是改造国民的品质,培养和提高国民的音乐素质,利用音乐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学堂乐歌"为我国现代国民音乐教育的推动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对我国现代国民音乐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Abstract]:As a produc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 essence and purpose of "School Music" is to reform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music quality of the people, to use music to cultivate the body and mind, and to cultivate virtue. " School music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but it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modern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珍;善变的矜奇之作——析黄遵宪的新派诗[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邓兰;我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陈永标;论戊戌维新与近代人文精神及文学感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刘建萍;林旭《晚翠轩诗集》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林琳;米德的文化传播观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郭真义;论黄遵宪和他的故乡诗友[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邓兰;音乐教育应培养“音乐的”想像力[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周薇;孙虎;;新旧之争中的诗歌立场——陈三立的诗歌新旧观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9 苟丽梅;近代鲁迅直译策略受挫原因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左鹏军;钱钟书论黄遵宪述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尹维敏;;对音乐新课标实施以来“双基”教学的反思[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刘惊鸿;;论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张尉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感觉体验及实现途径[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向迎春;;论音乐教育的知行合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宋佳;;普通学校开设钢琴选修课的建议[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周世斌;;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之虞——从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引发的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冰冰;在古典与现代性之间[D];山东大学;2003年

3 佘正松;中国边塞诗史论(先秦至隋唐)[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培军;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肖晓阳;湖湘诗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史爱兵;20世纪:学人与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9 杨剑锋;现代性视野中的陈三立[D];上海大学;2007年

10 杨站军;游移在激进与保守之间[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莉;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捧莲;清末民初美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健;音乐表演的情感维度[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4 罗学艳;论二十世纪初新型知识分子的尚武思想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5年

5 董瑞莉;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小波;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红艳;关于音乐脱盲的初步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蒋志刚;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萌;日本文学对晚清文坛革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崔梦田;《官话和合本圣经》的翻译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互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佩琦;面包·音乐·现代化[J];人民音乐;1980年04期

2 ;“哆(口来)咪”的由来[J];音乐世界;1980年02期

3 高天康;;学堂乐歌[J];音乐世界;1980年08期

4 俞绂棠;我国近代早期艺术家李叔同[J];中国音乐;1982年03期

5 朱少坤;简谱漫谈[J];中国音乐;1982年04期

6 王德埙;关于李叔同的评价问题——与联抗同志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7 孙继南;我国近现代音乐家在早期歌曲创作中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J];齐鲁艺苑;1982年S2期

8 丽瑚;近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论文索引[J];中国音乐;1983年04期

9 张静蔚;学堂乐歌《祖国歌》作者是李叔同吗?[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10 陈聆群;曾志_蕖挥Ρ灰磐囊晃幌缺惨衾旨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都师范大学 郑莉;日中近现代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异同谈[N];音乐周报;2000年

2 首都师范大学 郑莉;日中近现代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异同谈[N];音乐周报;2000年

3 廖家骅;当学生说不之后[N];音乐周报;2000年

4 梁茂春;百年风云百年歌[N];北京日报;2001年

5 大可;从“乐歌”到“新音乐”[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管建华;关于多元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思考[N];音乐周报;2001年

7 靳卯君;百期连载结集 百年迷雾澄清[N];音乐周报;2001年

8 俞人豪;新世纪的学堂乐歌[N];音乐周报;2001年

9 俞人豪;新世纪的学堂乐歌[N];音乐周报;2001年

10 人民音乐出版社 祖振声;音乐出版与涉外著作权[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晓;当代阮乐艺术普及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克;黄自及其合唱作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3 陈宗花;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郑杰;从“引进”、“模仿”到“探索”、“创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轨迹[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5 吴月欣;黄自与《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榕;中国少儿歌曲创作百年轨迹[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明刚;试论建国前中国合唱艺术风格的阶段性衍变及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洋;郑律成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合唱作品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9 白明辉;浅析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成泽卿;浅论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30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130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