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祖荣单乐章交响曲的“大容量”
[Abstract]:Of the 24 symphonies already written by Guo Zurong, six are single movements. Although all six works take single movement as the external form, they are short in structure, less in content, more in subject material, complex in technical means, and embody the pursuit of large capacity everywhere, so as to obtain broader and richer expressive force,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of the symphonic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and all the six works take a single movement as the external form, but the structure of the music is short and long, the content of expression is less and more, the subject material is involved, the technical means is complex, and the pursuit of large capacity is embodied everywhere.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2011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博士研究生立项项目“郭祖荣音乐创作研究”(编号:CXLX11_0956)研究成果
【分类号】:J6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元;浅析民乐新作中作曲技法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5年04期
2 王震亚;当代音乐创作的三个话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陈启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评“张坚民族作品音乐会”[J];音乐探索;2010年01期
4 赖朝师;;略论丁善德复调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传承[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相西源;简论交响诗《龙抬头》的艺术特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年02期
6 李虻;;郭元《在G音上》音乐形态解析[J];音乐探索;2007年02期
7 吴粤北;;基于算法的频谱作曲技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赖登明;壮士拂剑 浩然弥哀——听郭祖荣《降D调钢琴与乐队》[J];三明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赖登明;浅谈郭祖荣早期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高农;独白抒众怀——读《郭祖荣室内乐作品选》有感[J];福建艺术;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小民;;试论“情”在歌曲创作中的位置[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李德隆;;和声学及和声教学的人文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波;;巴托克与他的《小宇宙》[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瑾;郭祖荣:以创作交响乐为生存方式的人[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韩钟恩;“诗人”与“作家”[N];音乐周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刘小艳;能创作音乐 也能享受生活[N];音乐生活报;2011年
4 李晓育;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作品的诠释要义[N];音乐周报;2007年
5 段盛斌;用心诠释音乐的本义[N];文艺报;2008年
6 记者 伍斌;音乐新作需靠名家名团“捧”红[N];解放日报;2009年
7 裴诺;徐沛东新编国乐18首[N];音乐周报;2007年
8 吴仁虎;浓情妙笔谱乡音[N];长治日报;2010年
9 北京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傅显舟;好歌越听越感人[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梁茂春;交响乐是一种文化(七)[N];音乐周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仁平;1/4音作曲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许扬宁;许常惠现代风格室内乐作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吴粤北;先锋派实验音乐之涅i肹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顾之勉;微变奏—简约主义作曲技术之纲[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7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魏扬;三首管弦乐作品中的旋律“音程向位”与和声“音程位”探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周静;汉斯·威尔纳·亨策弦乐四重奏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安庆;自由的黎明[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2 胡悍;叶国辉《晚秋》作曲技法研究[D];星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杨琛;何训田创作观念与作曲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王典;从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音乐中看作曲技法的继承与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颖;作曲技法对音乐形象塑造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晓艳;布里奇管弦乐组曲《大海》的作曲技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戴晓健;郭祖荣艺术歌曲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旦;古丝绸之路,,新丝路之音[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9 王丽;丁善德晚期钢琴作品作曲技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夏冰;福建民间音乐因素在郭祖荣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12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51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