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铭笙艺术探微
本文关键词:徐超铭笙艺术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笙,是我国古老的定律性和声簧管乐器,是古代八音乐器之一(属匏类),是世界上唯一能吹吸演奏和声的簧管乐器。早在公元前1401—前1122年的殷代甲骨文中已有“煝”字(“和”即小笙)的记载,古代文献亦多处提及,他的历史距今有三千多年。新中国成立后,笙独奏艺术蓬勃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和表现力的民族器乐之一。回顾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们大致将其划分为:初创时期、繁荣和发展时期,探索和创新时期。徐超铭先生作为这三个时期的见证、参与的代表人物之一,从1967年上海音乐学院留校任教至今,创作和发表的笙作品及学术论文,尤其是笙的和音及复调方面,在当今笙演奏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的作品、演奏、教学、学术研究以及由他带来的反响,值得我们对徐超铭先生的笙艺术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正文分为三个章节,以徐超铭先生的艺术经历、作品和演奏艺术特点、在笙艺术发展中的贡献这三大方面为重点,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演奏他的作品,更准确地把握他的艺术特点,为笙、芦笙演奏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徐超铭 笙 芦笙 教学 演奏 创作 和音 复调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32.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绪论6-7
- 第一章 徐超铭先生艺术人生7-13
- 第一节、艺术经历7-11
- 第二节、精心教学11-13
- 第二章 徐超铭先生笙曲、芦笙曲演奏及创作艺术特点13-24
- 第一节、笙曲演奏及创作的和音特点13-17
- 第二节、笙曲演奏及创作的复调特点17-21
- 第三节、芦笙曲演奏及创作特点21-24
- 第三章 徐超铭先生对当代笙艺术发展的贡献24-28
- 第一节、教学贡献24-26
- 第二节、理论贡献26
- 第三节、创作贡献26-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0
- 附录30-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泉;“小学”在这里新生评徐超的《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2 姜弘;临刑前的忏悔[J];贵州文史天地;2000年06期
3 冯与蓝;石子儿;;我的同桌余走兔[J];意林(少年版);2012年04期
4 吕锡兰;请客[J];山东文学;1998年06期
5 刘京仪;;本色使命——一个烈士的忆述[J];艺海;2009年04期
6 冯与蓝;;余走兔[J];视野;2012年05期
7 徐小平;;邮箱里的灯光助你越过忧伤之水[J];花生文摘;2007年10期
8 冯与蓝;;我的同学余走兔[J];中国校园文学;2012年06期
9 寒岭;李X;;解药[J];今古传奇(武侠版下半月版);2012年12期
10 吴倩;;沿着对联文化的长河——访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超[J];走向世界;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王静;徐超教授谈对联[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记者 赵有强;市领导详查城区安全隐患[N];常德日报;2009年
3 记者 姚瑶 通讯员 陈伟;建和谐社区 过幸福生活[N];常德日报;2007年
4 记者 姚瑶邋通讯员 李燕喜;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要突出“三要”[N];常德日报;2007年
5 记者 谭明;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平稳增长[N];常德日报;2012年
6 记者 姚瑶 通讯员 陈伟;让社区居民更幸福[N];常德日报;2007年
7 记者 孟令坤 通讯员 罗艳华;市领导督导交通行业文明创建[N];常德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永刚 见习记者 谭明;我市邮政普遍覆盖率年内有望达到100%[N];常德日报;2012年
9 郑宏谋 张宏宗 本报特约记者 肖芳菲;东海前哨的“超级班长”[N];解放军报;2013年
10 姚瑶邋杨波 程涛;风中飘动的五星红旗[N];常德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静涛;徐超铭笙艺术探微[D];上海音乐学院;2015年
2 王鹏;徐超铭传统笙乐曲教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徐超铭笙艺术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7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