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庆阳婚丧唢呐音乐与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7:03

  本文关键词:庆阳婚丧唢呐音乐与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庆阳婚丧唢呐是庆阳地区民间颇为盛行的一种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鼓吹乐,其音乐旋律高亢中不失婉转,其表现风格激昂中略显悲楚,体现出浓郁的黄土音乐文化特色。在长达四百多年的发展和承继过程中,庆阳婚丧唢呐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独特的曲牌体系,具有庞大的演奏人员,具有独特的演奏技法,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及民俗性特点的一个独立的乐种。 庆阳婚丧唢呐的艺术魅力不仅仅在于其高亢婉转的旋律音调,不仅仅在于其丰富的乐队配置,不仅仅在于其繁杂的演奏技巧,将音乐活动与民俗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得这种艺术形式具有音乐性与民俗性的双重性质。使得庆阳婚丧唢呐艺术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运用音乐学、民俗学的分析方法对庆阳婚丧唢呐进行分析,通过对旋律旋法、曲式结构、节奏节拍、复调织体、乐队配制、演奏技法、曲牌名称、花音、苦音等因素对庆阳婚丧唢呐的音乐本体进行了分析,对庆阳婚丧唢呐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考证,对庆阳婚丧唢呐的社会文化功能及民俗性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庆阳婚丧唢呐著名的艺人进行了介绍,对庆阳婚丧唢呐在省内外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庆阳婚丧唢呐 音乐特征 民俗特征 婚丧仪程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32.14;K892.2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1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8-9
  • 二、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9-11
  • 一、庆阳地区音乐文化、民俗文化概况11-13
  • (一)、庆阳地区音乐文化概况11-12
  • (二)、庆阳地区民俗文化概况12-13
  • 二、 庆阳婚丧唢呐历史发展脉络及当前发展状况13-15
  • (一)、庆阳婚丧唢呐历史渊源及发展承继13-14
  • (二)、庆阳婚丧唢呐当前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14-15
  • 三、庆阳婚丧唢呐音乐本体研究15-30
  • (一)、旋律音调分析15-20
  • (二)、曲式结构分析20-22
  • (三)、节奏、节拍与速度22
  • (四)、民族化的支声性复调织体22-24
  • (五)、乐队配置分析及乐器介绍24-26
  • (六)、花音、苦音曲牌特征分析26-27
  • (七)、庆阳婚丧唢呐音乐曲牌来源考证27-29
  • (八)、庆阳婚丧唢呐演奏技法特点29-30
  • 四、庆阳婚丧唢呐的社会文化功能与民俗性特征30-40
  • (一)、庆阳婚丧唢呐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30-31
  • (二)、庆阳婚丧唢呐音乐的民俗性特征31-40
  • 五、庆阳婚丧唢呐艺人小传及演出获奖情况40-43
  • (一)、庆阳婚丧唢呐艺人小传40-41
  • (二)、庆阳婚丧唢呐演出及获奖情况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图谱例索引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晴;;《四季》如歌——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音乐特征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陈中;;盘瑶族民歌的音乐形态及特征[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3 常沁怡;;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J];电影评介;2011年12期

4 纪明明;;《俄克拉荷马》音乐特征研究[J];大舞台;2011年07期

5 王福银;王冰;;状声字谱研究[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6 杨白雪;;直接面对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浅析舞台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音乐音响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7 郑燕欣;;河南濒灭曲牌体剧种的音乐形态及其特征[J];南都学坛;2011年05期

8 李艳红;;京族民歌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9 朱临吉;;刍议《冬之旅》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10 柴磊;;云龙县团结乡彝族音乐特点浅析[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张乃尧;;模糊数学在音乐特征描述中的应用[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2 董云;;关于非洲的音乐人类学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朴,

本文编号:290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90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4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