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昙寺花儿会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07:42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里,以热情高亢的旋律、耐人寻味的唱词、变化多端的演唱方法而广泛流传在我国西北地区多个省份的“花儿”被称为西北之魂,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花儿”从产生至今,随着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而衍生出了诸多流派,青海“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瞿昙寺花儿是青海“花儿”中的一朵奇葩。瞿昙寺是明朝时期由朝廷建立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藏传佛教寺院,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瞿昙寺庙会上所传唱的“花儿”被称为瞿昙寺花儿,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瞿昙寺隶属于乐都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广泛分布着回族、土族、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瞿昙寺花儿深受当地各族民众的喜爱,对当地的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挖掘和研究民间艺术的价值已经成为学术界的普遍共识。而关于“花儿会”的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笔者针对这样的现状,以此立题,通过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技术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结合瞿昙寺花儿会的产生发展、唱词特征、曲令特征、价值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本文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瞿昙寺花儿会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渊源进...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课题创新之处
一、瞿昙寺花儿会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渊源
(一)乐都区与瞿昙寺简介
(二)瞿昙寺及其民俗文化介绍
(三)瞿昙寺花儿会
二、瞿昙寺花儿唱词特征
(一)瞿昙寺花儿唱词分类
(二)瞿昙寺花儿中的衬词
(三)瞿昙寺花儿唱词的基本格律
(四)瞿昙寺花儿唱词的基本修辞手法
三、瞿坛寺花儿曲令特征
(一)瞿昙寺花儿的曲令分类
(二)瞿昙寺花儿的调式
(三)瞿昙寺花儿的节拍
(四)瞿昙寺花儿的曲式
(五)瞿昙寺花儿的演唱形式
四、瞿昙寺花儿会的价值
(一)瞿昙寺花儿会调查与采录
(二)社会价值
(三)文化价值
(四)传承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儿会”的多维文化意蕴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弘扬[J]. 康芮婷.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6)
[2]瞿昙寺花儿会传说之缘起[J]. 徐世霞.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3]河湟花儿演唱形式、方法、风格及高校声乐教学传承研究[J]. 周亮. 社科纵横. 2015(08)
[4]青海花儿研究综述[J]. 胡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5]论河湟花儿的词曲特征和演唱风格[J]. 董智勇,董智恺. 大舞台. 2015(02)
[6]浅论赋比兴手法在河湟花儿民歌中的运用[J]. 孙立群,马青海. 文教资料. 2014(32)
[7]河湟花儿的音乐程式分析——以河州令为例[J]. 闫娟英. 科学经济社会. 2014(02)
[8]河湟花儿研究[J]. 李天义. 中华文化论坛. 2014(05)
[9]甘青地区“花儿会”传说的文化功能[J]. 翟存明,白晓霞. 丝绸之路. 2013(24)
[10]1980-1999年的花儿研究——《花儿学术史》研究之三(4)[J]. 张君仁,邢燕燕. 中国音乐. 2013(02)
硕士论文
[1]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浅谈“河湟花儿”的艺术特征[D]. 孙建武.上海音乐学院 2012
[2]2000-2010年的花儿研究[D]. 王世伟.西北师范大学 2011
[3]青海河湟花儿与小调比较研究[D]. 董卿基.中央民族大学 2007
[4]老爷山花儿会调查研究[D]. 盛鸿斌.西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37233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课题创新之处
一、瞿昙寺花儿会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渊源
(一)乐都区与瞿昙寺简介
(二)瞿昙寺及其民俗文化介绍
(三)瞿昙寺花儿会
二、瞿昙寺花儿唱词特征
(一)瞿昙寺花儿唱词分类
(二)瞿昙寺花儿中的衬词
(三)瞿昙寺花儿唱词的基本格律
(四)瞿昙寺花儿唱词的基本修辞手法
三、瞿坛寺花儿曲令特征
(一)瞿昙寺花儿的曲令分类
(二)瞿昙寺花儿的调式
(三)瞿昙寺花儿的节拍
(四)瞿昙寺花儿的曲式
(五)瞿昙寺花儿的演唱形式
四、瞿昙寺花儿会的价值
(一)瞿昙寺花儿会调查与采录
(二)社会价值
(三)文化价值
(四)传承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儿会”的多维文化意蕴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弘扬[J]. 康芮婷.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6)
[2]瞿昙寺花儿会传说之缘起[J]. 徐世霞.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3]河湟花儿演唱形式、方法、风格及高校声乐教学传承研究[J]. 周亮. 社科纵横. 2015(08)
[4]青海花儿研究综述[J]. 胡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5]论河湟花儿的词曲特征和演唱风格[J]. 董智勇,董智恺. 大舞台. 2015(02)
[6]浅论赋比兴手法在河湟花儿民歌中的运用[J]. 孙立群,马青海. 文教资料. 2014(32)
[7]河湟花儿的音乐程式分析——以河州令为例[J]. 闫娟英. 科学经济社会. 2014(02)
[8]河湟花儿研究[J]. 李天义. 中华文化论坛. 2014(05)
[9]甘青地区“花儿会”传说的文化功能[J]. 翟存明,白晓霞. 丝绸之路. 2013(24)
[10]1980-1999年的花儿研究——《花儿学术史》研究之三(4)[J]. 张君仁,邢燕燕. 中国音乐. 2013(02)
硕士论文
[1]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浅谈“河湟花儿”的艺术特征[D]. 孙建武.上海音乐学院 2012
[2]2000-2010年的花儿研究[D]. 王世伟.西北师范大学 2011
[3]青海河湟花儿与小调比较研究[D]. 董卿基.中央民族大学 2007
[4]老爷山花儿会调查研究[D]. 盛鸿斌.西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37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93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