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美声与通俗唱法相融之探讨
发布时间:2021-02-26 07:53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持续增加,音乐作为人民休闲娱乐和身心放松的重要艺术形式,受到了我国居民的高度热爱和欢迎,各种演唱形式和歌曲类型层出不穷。通俗和美声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二者均具有各自的演唱特征和风格,但是在歌唱技巧中也存在相通之处。实现通俗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可以提升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声乐演唱中美声与通俗唱法相融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文章来源】:北方音乐. 2019,39(18)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主要特点
(一)美声唱法特点
(二)通俗唱法特点
二、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差异性
(一)演唱技巧差异
(二)气息控制差异
(三)声音要求差异
三、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同点
(一)二者相互变通
(二)声音方向一致
(三)掌握气息运用
(四)音乐素养较高
四、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融
(一)通俗对美声的借鉴
(二)美声对通俗的借鉴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 冷佩坤.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8(04)
[2]美声唱法在成人通俗歌曲教学中的运用——以音乐剧《猫》中《Memory》为例[J]. 李慧萍. 音乐时空. 2016(08)
[3]美声、民族、通俗三者“跨界”发展的利弊分析及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运用和要求[J]. 段梦琪. 音乐时空. 2015(08)
[4]浅谈对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拾音方法比较[J]. 刘斯羽. 艺术科技. 2015(02)
[5]对新文化视阈下“唱法”跨界现象的思考——谈通俗唱法美声化及其在教学中的实践[J]. 刘栋梁. 大众文艺. 2012(04)
[6]中国歌曲的演唱特点及音乐教育——以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为比较[J]. 黄晓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7]论美声、民声、通俗三种唱法教学的兼容性[J]. 张永凯.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8]浅析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关于廖昌永新专辑翻唱流行歌曲引发的讨论[J]. 封伟为.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5)
[9]对“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分类的探讨和思考[J]. 周淑真.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本文编号:3052292
【文章来源】:北方音乐. 2019,39(18)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主要特点
(一)美声唱法特点
(二)通俗唱法特点
二、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差异性
(一)演唱技巧差异
(二)气息控制差异
(三)声音要求差异
三、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同点
(一)二者相互变通
(二)声音方向一致
(三)掌握气息运用
(四)音乐素养较高
四、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融
(一)通俗对美声的借鉴
(二)美声对通俗的借鉴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 冷佩坤.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8(04)
[2]美声唱法在成人通俗歌曲教学中的运用——以音乐剧《猫》中《Memory》为例[J]. 李慧萍. 音乐时空. 2016(08)
[3]美声、民族、通俗三者“跨界”发展的利弊分析及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运用和要求[J]. 段梦琪. 音乐时空. 2015(08)
[4]浅谈对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拾音方法比较[J]. 刘斯羽. 艺术科技. 2015(02)
[5]对新文化视阈下“唱法”跨界现象的思考——谈通俗唱法美声化及其在教学中的实践[J]. 刘栋梁. 大众文艺. 2012(04)
[6]中国歌曲的演唱特点及音乐教育——以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为比较[J]. 黄晓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7]论美声、民声、通俗三种唱法教学的兼容性[J]. 张永凯.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8]浅析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关于廖昌永新专辑翻唱流行歌曲引发的讨论[J]. 封伟为.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5)
[9]对“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分类的探讨和思考[J]. 周淑真.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本文编号:3052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05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