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建国后东北地区筝乐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6:07

  本文关键词:建国后东北地区筝乐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流传过程中,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筝乐流派,如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筝派、闽南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于此相比照,东北的古筝因其发展历史较短、起步较晚,没有形成自己的流派。但建国后,东北地区古筝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创作出一些具有东北音乐风格的筝乐作品,为中国古筝事业添加一朵奇葩。 本文以建国后东北地区古筝的发展为主线,从东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在查阅、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古筝艺术的源流、发展、形态和风格等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同时通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东北地区古筝代表人物、代表曲目以及古筝活动和古筝教育的研究,对东北地区建国后的筝乐发展做以总结,并且对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五、六十年代东北地区古筝事业的发展;第三章七、八十年代东北地区古筝事业的发展;第四章九十年代东北地区古筝事业的发展;第五章近十年来东北地区古筝事业的发展;第六章东北地区筝乐的艺术特点;第七章东北地区古筝代表人物;第八章现阶段东北地区古筝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国后 东北地区 筝乐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32.3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10
  •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9
  • 二、研究概况与资料来源9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9-10
  • 第二章 五、六十年代东北地区古筝的发展10-13
  • 一、代表作品10-11
  • 二、学术交流和艺术活动11
  • 三、古筝教育11-12
  • 注释12-13
  • 第三章 东北古筝在七、八十年代的发展13-16
  • 一、代表作品13-14
  • 二、学术交流和艺术活动14
  • 三、古筝教育14-15
  • 注释15-16
  • 第四章 东北地区古筝在九十年代的发展16-19
  • 一、代表作品16
  • 二、学术交流和艺术活动16-17
  • 三、古筝教育17-18
  • 注释18-19
  • 第五章 近十年来东北地区古筝的发展19-25
  • 一、代表作品19-20
  • 二、学术交流和艺术活动20-24
  • 注释24-25
  • 第六章 东北地区筝乐的艺术特点25-37
  • 一、筝乐中的民歌的因素25
  • 二、筝乐中的少数民族音乐语言25-36
  • 三、东北地区筝乐的新技巧36
  • 注释36-37
  • 第七章 东北地区古筝代表人物37-42
  • 注释41-42
  • 第八章 东北地区古筝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42-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丰;;1980年以来筝乐理论研究评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邹月华;;赫哲族音乐的类型和特点[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3 张彤;一幅以声言情的音画——筝曲《赫哲人的春天》赏析[J];北方音乐;2000年01期

4 王晶;;伪满时期学校音乐教育概况[J];北方音乐;2010年07期

5 余佳;;少数民族音乐引入古筝教学课堂的必要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7期

6 蒋莉;;中国传统文化对古筝艺术发展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7年13期

7 谢芳;;浅析古筝的文化底蕴[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8 李雅谦;;20世纪80年代中国古筝理论研究综述[J];黄河之声;2008年15期

9 王运;;浅议古筝协奏曲的演奏与教学[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刘丽;;东北二人转的历史渊源及演艺风格初探[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燕;当代筝乐的发展及其表现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陈玉;满族民间舞蹈音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建国后东北地区筝乐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10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d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