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仁寿抬工号子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布时间:2021-03-30 13:34
  抬工号子作为仁寿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特色是民族声乐创作的源泉。本文阐述了抬工号子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现状,抬工号子的唱词特点及音乐特点,分析将其融入高师声乐教学的价值,提出教学实践运用的策略,实现与现代社会审美的结合。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2019,(16)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仁寿抬工号子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仁寿抬工号子的历史、现状及艺术特点
    1. 历史与现状
    2. 艺术特点
三、仁寿抬工号子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探索
    1. 教学模式的探索
    2. 重视教材建设
    3. 课程设置具体化
    4. 建立双向互动模式
    5. 重视实践环节
四、仁寿抬工号子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 教学内容和模式的丰富
    2.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传统文化并传承发展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文化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文化与郭尔罗斯民歌文化为例[J]. 葛丹.  当代音乐. 2018(06)
[2]声乐教育的本土化研究——以山西民歌为例[J]. 牛强.  音乐创作. 2018(04)
[3]仁寿抬工号子的内容与“表情”方式[J]. 徐宁.  宜宾学院学报. 2007(10)
[4]抬工号子的源流及民间文化特质——以四川省仁寿县抬工号子为个案[J]. 徐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本文编号:3109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109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9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