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周文中弦乐四重奏作品《流泉》的“再融合”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21:01
  《流泉》作为一首致敬巴赫的作品,其以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展现了源于东方的创作观念。“再融合”的创作理念在周文中音乐创作的美学观点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从“再融合”的创作观念出发,基于对位形态、音响形态两个方面,对音高、节奏、力度、结构、音响等音乐要素进行展开,说明[易经]、[古琴]及[书法]等东方文化如何传达作者的创作理念。以揭示作品中有关于“变”和“控”的创作轨迹,及“再融合”观念的层次体现。本论文拟采用五个章节进行论述分析,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及对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并对周文中的创作背景及“再融合”理念进行梳理,探究其如何与西方技法产生互动,此为第一与第二章节。第二部分为三、四章节,以周文中“再融合”的创作观念对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分别在对位形态以及音响形态两方面中,探寻作品如何达到“变”“控”下的对比与统一,对织体、节奏、音响、结构等音乐要素进行探讨,厘清其在音乐中的具体表达方式。第三部分为第五章,探究周文中创作观念下对“变”与“控”之间的层次表达及审美旨趣。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周文中弦乐四重奏作品《流泉》的“再融合”观念研究


是周先生为第二弦乐四重奏《流泉》进行的书法创作,从中我们可以

第四乐章,缩略图,节拍


节奏韵律对比及旋律形态的转换。另一处2:3节奏比例则出现在长段落的时值发展中。图3-4:图3-4是第四乐章的33-70小节的节拍缩略图。从33小节开始,节拍(12/16、9/16、3/16)均为三的倍数,从66小节开始,节拍(12/16、6/16、8/8)为二的倍数。其以节奏的对比变化将乐曲结构分层,增强了乐曲的的不稳定性。而整体综合的节奏就体现出灵动复杂的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作曲技法与东方文化意韵的诗性凝结——梁雷室内乐《花开的声音》音乐语言诠释与分析[J]. 郑艳.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6(04)
[2]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士人”周文中音乐思想中的文化本位意识[J]. 伍维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5(03)
[3]书法与音乐的艺术形态转换——我的唢呐协奏曲《痕迹之四》的创作痕迹追述[J]. 温德青.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5(01)
[4]序列音乐作品的封闭性结构形态与结构思维之探究[J]. 郑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4(03)
[5]序列音乐创作中的“结构对位”现象与形态[J]. 郑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4(01)
[6]周文中的启示——庆祝周文中教授九十华诞[J]. 梁雷.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3(04)
[7]文化的“融入”与音响的“跳出”——从作曲技术角度阐释“单个音”在两首作品中的不同应用方式[J]. 卞婧婧.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3(04)
[8]周文中对古琴曲《渔歌》移植的艺术观念[J]. 邹昊.  音乐创作. 2013(04)
[9]作曲家周文中的音乐观及其影响试析[J]. 胡小鸥.  四川戏剧. 2012(06)
[10]西器中韵 和而不同——周文中《渔歌》的音色移植与延音功放配器法分析[J]. 侯太勇.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周文中音乐作品“音高构造法”研究[D]. 王自东.上海音乐学院 2013
[2]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 许志斌.上海音乐学院 2007

硕士论文
[1]周文中早期作品的和声技法研究[D]. 刁洁.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主要音”在尹伊桑室内乐中的运用[D]. 傅文.上海音乐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280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280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