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传承与创新—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与梅西安《八首前奏曲》和声技法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27 20:22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 Claude Debussy,1862—1918)与奥利维尔·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1992)是法国音乐史上最具有代表性及影响力的作曲家,他们在在音乐语言尤其是和声技法上的创举,成为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音乐的代表,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与梅西安《八首前奏曲》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的手法,从音乐素材与主题形态、调式调性的运用及组织手法、和声材料及序进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两部作品中的音高素材进行分类比较,可以发现梅西安继承了德彪西的音乐的色彩观念,并对在附加音和弦、和声平行进行及织体层次化等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延展。自这部最早出版的作品起,梅西安就确立了对有限移位调式的运用,并将他独特的作曲技法加以系统化、理念化、有序化。本文从作曲技术及观念中和声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两个维度,比较分析德彪西与梅西安在作曲技法上的联系,以此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法国音乐语言的嬗变。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第一章 创作观念与美学思想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类同的创作观念与美学思想
        一、法兰西情结
        二、大自然的热爱
        三、色彩的音乐
    第二节 不同的创作观念与美学思想
        一、德彪西——朦胧与神秘的美感
        二、梅西安——宗教与爱之歌
    小结
第二章 语言素材与主题形态比较分析
    第一节 、语言素材的类型与组织
        一、德彪西——东西方音乐素材的结合
        二、梅西安——“素歌”与“鸟歌”
        三、德彪西与梅西安音乐素材相关联性
    第二节 、主题形态的解构与结构
        一、调式衍生的核心音程
        二、多样化的主题织体形态
        三、多材料结构主题形态
    小结
第三章 和声语言组织技术比较分析
    第一节 、调式调性的运用与组织手法
        一、传统调性思维的继承
            1.整体与局部结构中的属主关系
            2.持续音对调性的暗示
        二、调式调性运用的扩展与创新
            1.德彪西:中古调式、民族调式、人工调式
            2.梅西安:有限移位调式
        三、调式调性组织手法
            1.调式转换
            2.调式并置
            3.调式叠置
            4.调式对置
        小结
    第二节 、和声材料及序进方式
        一、和弦结构的拓展
            1.附加音和弦
            2.四度叠置和弦
            3.调式和弦及其他和弦
            4.梅西安与德彪西和弦的相关联性
        二、和弦序进模式
            1.功能化进行
            2.色彩化进行
            3.平行进行
    小结
第四章 其他要素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织体层次化
    第二节 、节拍与节奏
    第三节 、结构形式
结语
    一、梅西安对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语言的传承与创新
    二、德彪西、梅西安与法国音乐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梅西安初期钢琴作品中的继承与创新[J]. 王艺鸣.  音乐时空. 2015(12)
[2]梅西安创作手法之探究——以《钢琴前奏曲》第一首《白鸽》(La Colombe)为例[J]. 古陵颖.  音乐时空. 2015(05)
[3]梅西安八首《前奏曲》中有限移位模式的运用[J]. 易良军.  音乐探索. 2011(01)
[4]梅西安有限移位模式剖析[J]. 陈国威.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6(S1)
[5]论梅西安的节奏系统[J]. 郑中.  音乐研究. 2004(03)
[6]梅西安色彩和弦表解析[J]. 郑中.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03)
[7]略论20世纪音乐的调性观念与特征[J]. 王文.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4(02)
[8]梅西安的“有限移位调式”研究[J]. 康建东,冶鸿德.  中国音乐. 2004(01)
[9]论梅西安色彩和弦的音级集合特征——兼论音级集合中的孪生结构[J]. 郑中,童忠良.  音乐研究. 2003(03)
[10]论印象结构——德彪西的曲式思维及其结构形态[J]. 陈国权.  音乐研究. 1990(01)

博士论文
[1]象征与超越[D]. 任怡.上海音乐学院 2011
[2]梅西安最后六部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D]. 汪胜付.中央音乐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论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中持续音的运用[D]. 李雪.西安音乐学院 2014
[2]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和声分析[D]. 段诗佳.西安音乐学院 2012
[3]梅西安《钢琴前奏曲》第八首<风中映像>的分析与演奏[D]. 杨洋.上海音乐学院 2012
[4]梅西安音乐的色彩—有限移位调式与色彩和弦[D]. 侯婷婷.西安音乐学院 2011
[5]梅西安8首钢琴《前奏曲》和声技法及其结构力研究[D]. 文艺元.武汉音乐学院 2010
[6]论梅西安音乐对我国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D]. 刘洋.西北民族大学 2009
[7]对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印象[D]. 李怡.西南大学 2009
[8]德彪西音乐语言研究[D]. 欧阳佳沁.上海音乐学院 2008
[9]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东方色彩[D]. 熊辉婧.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2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552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