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唐宋:弓弦乐器发展探微

发布时间:2017-05-15 04:10

  本文关键词:唐宋:弓弦乐器发展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唐宋时期弓弦乐器的微观形制发展及其所处的宏观文化生态为研究对象,其章节设计为绪论、结语和三章,然而,从内容而言,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重点对唐宋时期弓弦乐器的微观形制发展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及观点为:1、对唐以前弓弦乐器史源进行考释。认为:中国弓弦乐器在唐之前应为滥觞阶段,从共鸣体角度说弓弦乐器是多种史源的,从激励体角度说那只有一个源头即“棒擦”激励法;2、对唐宋时期出现的轧筝、奚琴和马尾胡琴三样弓弦乐器的发展进行了微观方面的考释。认为:到了唐代,弓弦乐器完成了孕育的历程,形成了“二型二式”的弓弦乐器类型; 3、对宋代马尾胡琴的马尾弓形成及其共鸣箱形制进行了讨论。认为:马尾弓应是一个“混血儿”其“基因”源于中国,材质源于异域。另外,马尾胡琴的共鸣箱应为圆筒型。第二部分(第三章)重点对唐宋时期弓弦乐器的所处的宏观文化生态进行审视。对唐和宋时弓弦乐器流布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从而认为弓弦乐器从唐至宋的发展是逐步繁荣的过程。最后,对宋时弓弦乐器繁荣的内在动因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唐宋 弓弦乐器 形制 马尾弓 内在动因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32.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绪论6-14
  •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6-7
  • 二、前人研究成果7-12
  •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12-13
  • 四、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13-14
  • 第一章 唐之前的弓弦乐器滥觞14-21
  • 第一节 从弓弦乐器史源说开14-16
  • 第二节 棒擦史源诸说及分析16-21
  • 第二章 唐宋弓弦乐器考释21-51
  • 第一节 轧筝、奚琴的历史亮相21-27
  • 第二节 “马尾胡琴”考释27-51
  • 第三章 唐宋弓弦乐器的历史机缘51-62
  • 第一节 弓弦乐器在唐的流布51-52
  • 第二节 弓弦乐器在宋的流布52-56
  • 第三节 从唐到宋弓弦乐器流布情况对比56-57
  • 第四节 从唐到宋弓弦乐器发展的动因57-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71
  • 后记71-72
  • 附录:本人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红茜;;二胡在日本的历史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6期

2 章舸;谈板胡形成与发展[J];北方音乐;2000年06期

3 庄壮;西夏的胡琴和花盆鼓[J];敦煌研究;1997年04期

4 林俊卿;二胡源流探究[J];福建艺术;1998年02期

5 马韵斐;;向人声韵致的贴近——胡琴形成与演进的美感机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6 胡志平;;继承、借鉴与创新——“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逝世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作品音乐会”述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7 王晓俊;;“马尾胡琴”形制考辩[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胡志平;托音胡琴的技法与风格──兼谈阿炳二胡演奏的技法特点[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9 王静怡;清代何时有二胡[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7年Z1期

10 吉U,

本文编号:366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66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