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古筝流派成因初探

发布时间:2017-05-15 22:04

  本文关键词:古筝流派成因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积淀着两千多年华夏文化审美的精华。古筝又是一件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乐器,它进入千家万户聚集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声,充分体现了华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神韵,它是中华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筝艺术在两千多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与各地的风土、自然、语言、习俗及其它民间音乐艺术相融合的过程中,地域性文化特色悄然而生并日渐浓郁,最终形成中华筝乐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相互争奇斗艳的局面。 目前我国对于古筝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形态学分析、演奏技巧的创新及筝艺流派的概括性介绍,几乎无人系统深入地对古筝流派的成因作进一步的探索。对古筝流派成因的探索具有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音乐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每个筝派都与各地的风土、自然、语言、习惯及其它民间音乐艺术相互融合,表现出独有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对其成因作详细深入地剖析,可以清晰的梳理出民间器乐流派的形成与其它音乐种类以及风俗和方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最终,这将指导和促进古筝流派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能够与新时期音乐发展同步。 本文通过对古筝流派形成原因的民俗学、语言学音乐地理学等多学科学理的探索研究,梳理出了古筝流派形成与其它音乐种类、地方风俗、方言及地理地貌的关系,较清晰地勾画出古筝流派形成发展的脉络,古筝流派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筝在某一地区其它民间剧、曲种中的运用为筝乐日臻完善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其次,,在有筝参与民俗活动的地区,筝乐发展需要的群众基础才能具备;再次,受这些地区方言的影响,筝曲的旋法音调也烙上了方言的“印子”,具有了地方特色;最后,受山河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影响,在我国北方形成了三个地理位置相连的筝派,南方同样形成了连成一片的三个筝派。古筝作为中国民族器乐大家族中的一员,在当代的传播、发展状况也具有民族独奏器乐的整体特征。近代以来的民族独奏器乐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反映出中国民族独奏音乐由民间逐渐走向正规化、科学化、专业化
【关键词】:古筝流派 民间音乐 民俗 地理地貌 民族独奏器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632.32
【目录】:
  • 引言11
  • 第一章 古筝流派概况11-18
  • 1.1 激昂高亢的河南筝艺流派11-13
  • 1.2 热情奔放的山东筝艺流派13-14
  • 1.3 跌宕激越的陕西筝艺流派14-15
  • 1.4 清新秀丽的浙江筝艺流派15-16
  • 1.5 优美缠绵的潮州筝艺流派16-17
  • 1.6 古朴典雅的福建筝艺流派17-18
  • 第二章 筝派形成和当地其它民间音乐形式的关系18-33
  • 2.1 河南筝曲和河南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关系18-20
  • 2.2 山东筝曲和“八板”及山东琴书音乐的关系20-26
  • 2.3 陕西筝曲和秦腔、眉户音乐、榆林小曲的关系26-29
  • 2.4 浙江筝曲与“杭州滩簧”、“江南丝竹”的关系29
  • 2.5 潮州筝曲与“弦诗乐”、“细乐”的关系29-32
  • 2.6 闽筝曲与“古乐”(或“合乐”)的关系32-33
  • 第三章 语言因素对筝派形成的影响33-43
  • 3.1 音乐与语言的关系33-35
  • 3.2 南北方言对筝曲旋法的影响35-43
  • 第四章 筝派形成和当地地理地貌的关系43-48
  • 4.1 音乐与地理的一般关系43-45
  • 4.2 筝派形成的地理因素45-48
  • 第五章 筝派的形成和当地民俗的关系48-55
  • 5.1 音乐与民俗的一般关系48-51
  • 5.2 民俗活动中的古筝音乐51-55
  • 第六章 从古筝流派现状看民族独奏器乐之发展55-59
  • 6.1 当代古筝流派的发展现状55-56
  • 6.2 民族独奏器乐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一些问题56-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附录163-88
  • 附录288-89
  • 附录389-90
  • 承诺书9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文s

本文编号:368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68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6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