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与中国士人审美情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02:01
本文关键词:古琴艺术与中国士人审美情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古琴,在历经了漫长悠远的历史流变之后,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乐器。包含着厚重底蕴的琴,以它独特的音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由岁月沉淀下来的几乎无限的象征意义,博得了“士”这一具有特殊背景的古代中国社会阶层的青睐,成为体现和表征中国士人审美观念的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 本文分七章论述古琴艺术与中国士文化审美情操之间的关系,第一章主要介绍士文化的产生背景及其与礼乐的联系;第二章介绍古琴之所以被士人选为审美符号的三大原因;第三章介绍古琴如何体现士传统中的“天人合一”观并终归于“以淡为美”;第四章是结合元气说介绍琴的音色特点与“移情”理论的关联;第五章主要介绍“知音”对共同审美基础的召唤;第六章主要论述“琴者,禁也”与“琴者,心也”两大美学命题产生的由来和它们分庭抗礼的结果;第七章为经典的琴曲审美赏析。 从琴的形、声、产生发展与流变、文化意蕴及对士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的熏陶和影响入手,揭示古琴艺术为何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而士阶层又是如何与古琴相互影响,相得益彰,从而发展出一套别具一格的美学系统,又在代代流传中将其发扬光大的,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初衷和目的。
【关键词】:古琴 士 审美观 中和 天人合一 生活审美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32.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9
- 第一章 士的产生背景及其与琴乐的关联9-16
- 一 士阶层的形成9-11
- 二 巫的兴盛与琴的起源11-12
- 三 从乐官到士的角色转化12-16
- 第二章 古琴成为士文化审美符号的原因16-21
- 一 古琴与贤者16-17
- 二 弦歌17-18
- 三 楚汉旧声的吸引力18-21
- 第三章 琴与“天人合一”的审美观21-25
- 一 琴法自然:天与人的沟通21-22
- 二 大音希声:琴的“淡”之美22-25
- 第四章 琴的气与韵:移情和载道25-30
- 一 琴之灵气:移情与人格的重塑25-27
- 二 琴之韵:品味弦外之音27-30
- 第五章 知音的意义——士对共同审美情趣的召唤30-34
- 一 士的自我修养与寂寞30-32
- 二 知音——共同审美情趣上的共鸣32-34
- 第六章 “琴者禁也”抑或“琴者心也”34-39
- 一 关于琴的戒律34-35
- 二 戒律中包含的修心理念之流变35-36
- 三 反戒律:“琴心”命题的提出36-39
- 第七章 古琴名曲撷英39-44
- 一 《阳关三叠》39-40
- 二 《酒狂》40-41
- 三 《广陵散》41-42
- 四 《鸥鹭忘机》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研究生在校期间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金瓯;张铁译;;浅谈古琴的文化生态[J];黄河之声;2013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古琴艺术与中国士人审美情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7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