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北京地区古筝艺术发展回眸
发布时间:2017-05-20 10:18
本文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北京地区古筝艺术发展回眸,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筝,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乐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筝在其发展过程中,因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流传于民众之中,故能顽强的生存下来。本文主要介绍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古筝艺术在北京地区的发展概况。笔者按照时间年限,将北京地区古筝艺术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加以介绍。通过大量的查阅、搜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的探究,在乐曲创作、器乐改革、演奏技法、代表古筝名家、古筝出版物等方面都作了认真的思考。通过介绍六十年中北京地区古筝艺术的发展,笔者从中勾勒出古筝艺术发展的脉搏,希望对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北京地区古筝艺术的初步发展时期。内容主要包括:各流派古筝演奏家在北京的交流;专业古筝教育在北京的发展;河南、山东筝派乐曲在北京的流传以及在北京地区的第二代古筝名家代表;北京地区出版的古筝教材。 第二章,“文革”时期北京地区古筝艺术在夹缝中的发展时期。这一章介绍了两方面:一是有关“文革”时期北京地区古筝艺术发展状况,另一是关于“文革”期间在北京地区流行的古筝代表性创作乐曲。 第三章,北京地区古筝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时期。主要介绍是关于:北京地区古筝乐曲创作形式的新时期;古筝演奏技法的突破;在北京地区的第三代古筝名家代表;北京古筝研究协会的成立;北京地区出版的古筝教材。 第四章,北京地区古筝艺术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有:北京地区古筝艺术的发展状况;对古筝乐器的改革;在北京地区的第四代古筝名家代表;北京地区的古筝协会和举办的古筝会议;古筝考级;古筝教材。
【关键词】:古筝艺术的发展 北京 音乐史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32.3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一、历史回眸8-11
- 二、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11
-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1-12
-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12-13
- 第一章 北京地区古筝艺术的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1966年)13-29
- 第一节、各流派古筝演奏家在北京的交流13-14
- 1、北京第一届音乐周13-14
- 2、古筝演奏家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专场音乐会14
- 第二节、专业古筝教育在北京音乐院校中的发展14-19
- 1、北京高等艺术院校中古筝专业的设立14-15
- 2、在北京音乐院校执教的第一代古筝教育家代表15-17
- (1) 曹东扶15-16
- (2) 曹正16-17
- 3、北京各音乐院校古筝教材的选用17-19
- 第三节、河南、山东筝派乐曲在北京的流传19-23
- 1、河南筝派的筝曲19-21
- 2、山东筝派的筝曲21-23
- 第四节、在北京地区的第二代古筝名家代表23-27
- 1、在北京音乐院校执教的第二代古筝教育家代表23-25
- (1) 史兆元23-24
- (2) 李婉芬24
- (3) 王世璜24-25
- 2、专业团体中的第二代古筝演奏家代表25-27
- (1) 范上娥25-26
- (2) 项斯华26-27
- 第五节、北京地区出版的古筝教材27-29
- 第二章 "文革"时期北京地区古筝艺术在夹缝中的发展时期(1966年—1976年)29-39
- 第一节、"文革"时期北京地区古筝艺术的发展状况29-31
- 1、总体发展状况29
- 2、北京地区的古筝艺术活动29-31
- (1) "琴、筝、瑟改革小组"29-30
- (2) "录音录相小组"30-31
- 第二节、"文革"时期在北京地区流行的古筝代表性创作乐曲31-39
- 1、"文革"时期在北京地区流行的古筝代表性创作乐曲31-34
- 2、"文革"时期在北京地区流行的由民歌改编的筝曲介绍34-38
- 3、对"文革"时期古筝作品的评价38-39
- 第三章 北京地区古筝艺术多元化发展时期(1976年—1986年)39-52
- 第一节、北京地区古筝乐曲创作形式的新时期39-42
- 1、北京地区创作的古筝独奏曲代表39-41
- 2、北京地区创作的代表性古筝重奏乐曲41-42
- (1) 《南乡子》41
- (2) 《空谷流水》41-42
- 3、中国第一首古筝协奏曲《泪罗江幻想曲》42
- 第二节、古筝演奏技法的突破42-45
- 1、快速指序技法42-43
- 2、快速指序技法代表古筝曲的介绍43-45
- (1) 《井冈山上太阳红》43-44
- (2) 《打虎上山》44-45
- 3、快速指序技法的训练方法45
- 第三节、在北京地区的第三代古筝名家代表45-49
- 1、在北京音乐院校执教的第三代古筝教育家代表45-48
- (1) 李萌45-46
- (2) 周望46-47
- (3) 林玲47
- (4) 王中山47-48
- 2、专业团体中的第三代古筝演奏家代表48-49
- (1) 李汴48
- (2) 李莹48-49
- 第四节、北京古筝研究协会的成立49-50
- 第五节、北京地区出版的古筝教材50-52
- 第四章 北京地区古筝艺术的繁荣发展时期(1986年—2008年)52-78
- 第一节、北京地区古筝艺术的发展状况52-53
- 第二节、北京地区创作的古筝乐曲代表53-58
- 1、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古筝作品代表53-56
- 2、北京地区古筝名家创作的古筝乐曲代表56-58
- 第三节、对古筝乐器的改革58-59
- 第四节、在北京地区的第四代古筝名家代表59-64
- 1、在北京音乐院校执教的第四代古筝教育家代表59-62
- (1) 袁莎59-60
- (2) 吉炜60-61
- (3) 邱霁61
- (4) 蒋丽61-62
- 2、专业团体中的第四代古筝演奏家代表62-64
- (1) 周展62
- (2) 李凡62-63
- (3) 常静63-64
- (4) 孙欣64
- (5) 雷靛云64
- 第五节 北京地区的古筝协会和举办的古筝会议64-68
- 1、北京地区的古筝协会64-65
- (1) 中国音协古筝学会65
- (2)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65
- 2、古筝学术会议65-68
- 第六节 古筝考级68-74
- 1、北京地区四家古筝考级机构69-70
- (1)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考级委员会69
- (2) 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委员会69
- (3) 中央音乐学院校外考级委员会69-70
- (4) 中国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委员会70
- 2、古筝考级曲目70-73
- 3、古筝考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73-74
- 第七节 北京地区出版的古筝教材74-78
- 结语78-82
- 参考文献82-84
- 附录84-101
- 一、书籍附录84-98
- 二、音像附录98-101
- 后记10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浩然;近二十年马鞍山市社会古筝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师姣;20世纪中叶“民间器乐演奏家进高校”调查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李游;新世纪我国幼儿古筝教材解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北京地区古筝艺术发展回眸,,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8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