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谈笙艺术中多声部音乐的存在形态

发布时间:2017-06-16 22:12

  本文关键词:谈笙艺术中多声部音乐的存在形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从乐器自身性能来看,笙具备了演奏和声与复调的多声部音乐特征,这在民族吹管乐器中是绝无仅有的。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旨在介绍笙的多声部音响功能,并将此之于传统音乐审美的人文背景下。第二章则重要梳理传统笙的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脉络与形态,并说明其局限性。第三章则通过乐曲来介绍加键高音笙的多声部音乐的特点与迸发的强大生命力。希望本文在笙的多声部音乐这一领域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和声 复调 多声部音乐 音乐审美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32.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7
  • 第一章 笙的多声部音乐性能及对民族审美的追溯7-9
  • 第一节 笙的名称由来与“和”的体现7
  • 第二节 民族传统审美观的单线性7-9
  • 第二章 传统笙中多声部音乐——复调艺术的发展形态与限定9-19
  • 第一节 点与点结合的状态9-10
  • 第二节 点与线结合的状态10-14
  • 一、长鸣音支声复调型10-11
  • 二、固定技巧伴奏旋律型11-13
  • 三、“一点双线”的复调新形式13-14
  • 第三节“线”与“线”结合的复调形态14-17
  • 一、节奏固定的“线线”形态14-15
  • 二、上下呼应与繁简交错15-16
  • 三、“旋律复调”的正式登场16-17
  • 第四节 传统笙复调特点的归纳与缺陷17-19
  • 第三章 加键高音笙多声部音乐的强大表现力19-24
  • 第一节 键笙的传统多声部音乐形态——以乐曲《傣乡风情》为例19-20
  • 第二节 乐曲《虹》与《远草赋》的多声部音乐新形式20-22
  • 第三节 键笙的多声部音乐的“形”与“态”22-24
  • 结语24-25
  • 参考文献25-26
  • 附录26-30
  • 致谢30-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祖荫;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特点(上)[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樊祖荫;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特点(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孙维权;欧洲多声部音乐的早期发展——兼论中国多声部音乐没有充分发展的原因[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骆珞;;《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课程教改思路解读[J];音乐天地;2007年12期

5 张承龙;;多声部音乐起源论[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李向京;;多声部音乐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7 郭宇;;多声部音乐的课堂教学[J];音乐生活;2008年08期

8 马小鸣;孙乐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实施构想[J];艺术研究;2010年02期

9 王凯;;音乐和谐之美——论多声部音乐的扩声技术[J];大舞台;2011年01期

10 张锋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文正;;关于在高师开设《多声部音乐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想[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任红军;;试点工作背景下高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改革实践研究[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李阳卉;谈笙艺术中多声部音乐的存在形态[D];天津音乐学院;2016年

2 张悦心;《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彭阳;多声部音乐思维的心理机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于一鸣;《多声部音乐》课程的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5 赵清;多声部音乐弹唱教学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6 李丽;我国高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现状及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武擎;不协和的相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永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教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谈笙艺术中多声部音乐的存在形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456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4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