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中国古筝与中国箜篌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13:14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筝与中国箜篌之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古筝 中国箜篌 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古筝和箜篌为研究对象,研究古筝与箜篌的起源与形制构成、发展历程以及在演奏技法等方面古筝与箜篌的不同之处,最后分析古筝与箜篌在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上的统一。力求在厘清古筝、箜篌的起源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不同时期内古筝与箜篌的发展特点,以及古筝与箜篌都有哪些异同。文章首先从本体方面对古筝与箜篌分别进行研究,总结它们的不同。然后上升到美学的角度,研究古筝与箜篌中所蕴含的美学精神。最终指出古筝与箜篌都具有写意传神、气韵生动、委婉含蓄、主客一体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本文以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采用量化研究中的文献法将现有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文章在第一部分中首先阐述了古筝与箜篌的起源于形制构成。这是研究古筝艺术与箜篌艺术的基础,我们首先要对它们的起源有一个了解和把握,然后对它们的基本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发展和异同的前提。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古筝艺术与箜篌艺术的发展历程。讲述了古筝与箜篌在这几千年里的兴衰发展,谈及了箜篌艺术被束缚于宫廷最终导致失传百年。这一部分即是对历史脉络的厘清也是对历史的比较对比。我们可以从中清晰的看到同一个历史时期内,古筝与箜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势。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比较了古筝与箜篌在演奏姿势、演奏技法、定弦、音域、指法以及艺术表现特征上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古筝与箜篌在演奏和表现力上的不同。文章的第四部分,,从美学的视角看古筝艺术与箜篌艺术,深度挖掘它们的共通之处。最终总结出它们所共有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关键词】:中国古筝 中国箜篌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32.32;J632.3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绪论9-16
  • 一、 选题的学术背景和理论与实际意义9
  • 二、 文献综述9-12
  • 三、 研究现状和创新之处12-13
  •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13-14
  • 五、 研究来源和研究基本路径——论文框架14-16
  • 第一章 古筝与箜篌的起源与形制构成16-22
  • 一、 古筝的起源与形制构成16-18
  • (一) 古筝的起源16-17
  • (二) 古筝的形制构成17-18
  • 二、 箜篌的起源与形制构成18-21
  • (一) 箜篌的起源18-20
  • (二) 箜篌的形制构成20-21
  • 注释21-22
  • 第二章 古筝与箜篌的发展历程22-29
  • 一、 古筝的发展历程22-25
  • (一) 筝乐艺术的初步发展22
  • (二) 筝乐艺术的鼎盛时期22-23
  • (三) 筝乐艺术的世俗化23-24
  • (四) 现代筝乐艺术的流派发展24-25
  • 二、 箜篌的发展历程25-28
  • (一) 古代箜篌发展的初期25-26
  • (二) 古代箜篌发展的兴盛期26-27
  • (三) 古代箜篌的失传27
  • (四) 现代箜篌的重生27-28
  • 注释28-29
  • 第三章 古筝与箜篌的不同29-36
  • 一、 演奏姿势、演奏技法的不同29-31
  • (一) 演奏姿势29-30
  • (二) 演奏技法30-31
  • 二、 定弦法、音域和指法的不同31-33
  • 三、 艺术表现特征的不同33-35
  • 注释35-36
  • 第四章 古筝与箜篌相同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36-41
  • 一、 写意传神36-38
  • 二、 气韵生动38-39
  • 三、 委婉含蓄39
  • 四、 主客一体39-40
  • 注释40-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晓滨,姚品文;古代筝乐的文化属性[J];人民音乐;2002年10期

2 周菁葆;;箜篌春秋[J];乐器;2006年09期

3 张爱兰;;箜篌概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4 曹正;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J];中国音乐;1981年01期

5 李德真;古乐奇葩——箜篌[J];中国音乐;1983年03期

6 高德祥;凤首箜篌考[J];中国音乐;199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筝与中国箜篌之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古筝 中国箜篌 比较研究




本文编号:513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513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